楼主: 色书生

一字一句读《史记》,谁解司马其中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佩服书生的毅力和才学!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白对译]

周本纪


    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王道衰微,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冏申诫太仆国之政,作《冏命》。复宁。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之务利而辟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遵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文王、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无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载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故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顺祀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犬戎树敦,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译文]

周本纪



    成王临终,担心太子钊胜任不了国事,就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辅佐太子登位。成王逝世之后,召公、毕公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去拜谒先王的宗庙,用文王、武王开创周朝王业的艰难反复告诫太子,要他一定力行节俭,戒除贪欲,专心办理国政,写下了《顾命》,要求大臣们辅佐关照太子钊。太子钊于是登位,这就是康王。康王即位,通告天下诸侯,向他们宣告文王、武王的业绩,反复加以说明写下了《康诏》(康王之诰)。所以在成王、康王之际,天下安宁,一切刑罚都放置一边,四十年不曾使用。康王命令毕公写作策书,让民众分别村落居住,划定周都郊外的境界,作为周都的屏卫,为此写下《毕命》,记录了毕公受命这件事。

    康王逝世之后,儿子昭王瑕继位,昭王在位的时候,王道衰落了。昭王到南方巡视,没有回来,因为当地人憎恶他,给他一只用胶粘合的船,结果淹死在江中。他死的时候没有向诸侯报丧,是因为忌讳这件事。后来立了昭王的儿子满,这就是穆王。穆王继位时,已经五十岁了。国家政治衰微,穆王痛惜文王、武王的德政遭到损害,就命令伯冏反复告诫太仆,要管好国家的政事,写下了《冏命》。这样,天下才又得以安定。

    穆王准备去攻打犬戎,祭公谋父劝他说:“不能去。我们先王都以光耀德行来服人,而不炫耀武力。军队平时蓄积力量,待必要时才出动,一出动就有威力。如果只是炫耀武力,就会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就没有人惧怕了。所以歌颂周公的颂诗说:“收起干与戈,藏起弓和箭。求贤重美德,华夏都传遍,王业永保全。”先王对待民众,努力端正他们的品德,使他们的性情纯厚,增加他们的财产,改善他们的器用,让他们懂得利和害的所在,用礼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专心致力于有利的事情而躲避有害的事情,心怀德政而惧怕刑威,所以才能保住先王的事业世代相承日益壮大。从前我们的先祖世代担任农师,为虞舜、夏禹谋事。当夏朝衰落的时候,夏朝废弃农师,不务农事,我们的先王不窋因而失掉官职,自己流落到戎狄地区,但对农事却不敢松懈,时时宣扬弃的德行,继续他的事业,修习他的教化法度,早晚恭谨努力,用敦厚笃实的态度来保持,用忠实诚信的态度来奉行。后来世代继承这种美德,没有玷污前人。到文王、武王的时候,发扬先人的光明美德,再加上慈祥和善,侍奉鬼神,保护民众,普天之下没有不高兴的。商王帝辛对民众犯下了大罪恶,民众再也不能忍受,都高兴地拥戴武王,因此才发动了商郊牧野的战争。所以说,先王并不崇尚武力,而是勤勤恳恳地体恤民众的疾苦,为民除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都近郊五百里内地区是甸服,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是侯服,侯服至卫服共二千五百里内地区总称为宾服,蛮夷地区为要服,戎狄地区为荒服。甸服地区要供日祭,即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区要供月祀,即供给天子祭祀高祖、曾祖的祀品;宾服地区要供时享,即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服地区要供岁贡,即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区要来朝见天子。祭祀祖父、父亲,每日一次;祭祀高祖、曾祖,每月一次;祭祀远祖,每季一次;祭神,每年一次;朝见天子,终生一次。先王留下这样的遗训:有不供日祭的,就检查自己的思想;有不供月祀的,就检查自己的言论;有不供时享的,就检查自己的法律制度;有不供岁贡的,就检查上下尊卑的名分;有不来朝见的,就检查仁义礼乐等教化。以上几点都依次检查完了,仍然有不来进献朝见的,就检查刑罚。因此有时就惩罚不祭的,攻伐不祀的,有征讨不享的,谴责不贡的,告谕不来朝见的,于是也就有了惩罚的法律,有了攻伐的军队,有了征讨的装备,有了严厉谴责的命令,有了告谕的文辞。如果宣布了命令,发出了文告,仍有不来进献朝见的,就进一步检查自己的德行,而不是轻易地劳民远征。这样一来,不论是近是远,就没有不服,没有不归顺的了。如今自从大毕、伯士死后,犬戎各族按照荒服的职分前来朝见,而您却说‘我要用宾服不享的罪名征伐它,而且要让它看到我的军队的威力’,这岂不是违背先王的教诲,而您也将遭受劳顿吗?我听说犬戎已经建立了敦厚的风尚,遵守祖先传下来的美德,始终如一地坚守终生入朝的职分,看来他们是有力量来和我们对抗的。”穆王终究还是去征伐西戎了,结果只获得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回来。从此以后,荒服地区就不来朝见天子了。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鲜花(171)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理国家真不容易呀,很累,但是百姓能遇到明君,就是福气了~~赏读书生新译~~问好!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笑 发表于 2012-8-14 21:32
治理国家真不容易呀,很累,但是百姓能遇到明君,就是福气了~~赏读书生新译~~问好!

也问三笑好,祝秋安了,呵呵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色书生 于 2012-8-15 23:15 编辑

[原创随笔]

自古英雄出少年


   
    周公在世时,一个略有些让我解不开问题,产生了!《周本纪》太史公最后总结说:“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看看,周一代,有两个帝都,一个镐京,史称宗周,西都!一个在洛邑,史称成周,东都!这个比较另类的现象,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从史料看,营造东都的目的,无外乎有三:其一有利于控制未曾归顺的“商顽”,其二有利于各诸侯国上贡!其三有利于控制东部广大的新征服地区!不过这些目的,似乎理由都不那么完美,令人信服!“商顽”,迁到西都不是更有利于控制与打击吗?诸侯国上贡,就是一个象征意义,在西都上贡,更能加强周朝的权威与国势!至于控制东部地区,在东部地区建立战略据点即可,也无须花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营造一个与西都规模相等的都城吧?当时的周成王时代,还是周朝的初创时代,算一算即可知道,周武王统治了二三年,周公又统治了七年,得国不到十年的光景,周的国库,真的是老本多得用不完,银子是粪土吗?说不通啊!

    还是回到史记的文字中,去解决这个问题,揭开这个另类的一国两都的问题!史记中说“(周武王)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看看,这个周武王,是打算在洛邑建立东都,并将这个计划,直接告诉了周公!用意是明显的,可能当时周武王已知自已命在旦夕,如果自已一旦归西,则会出现弟强子弱的现实问题。最好的局面是,周公全面支持周成王;最坏的局面是,周公与周成王东西分制,和平共处!营造东都的计划,大家都心照不宣,都在等事态进一步的发展!

    果然,周武王死后,周公的势力,迅速壮大成为周朝第一,声名已然超过周成王!周成王年纪虽小,但并不是白痴,他在等待机会!有人会说,当时周成王只有十三四岁,不可能有什么心机?这恐怕错了!后世的康熙,8岁即位,15岁就打败了权臣鳌拜,有志何必年高,玩政治,得有天赋与悟性,不是吗?机会是创造出来的,不是自动送上来的!史记中说”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这些莫明其妙的文字,有什么弦外之音没有?肯定有,太史公惜墨如金,不会如此浪费文字!要说清楚这一件事,必须要说一说这个晋唐叔!晋唐叔,周武王幼子,周成王的弟弟,周代晋国的先祖。关于叔虞封唐,说法很多,采《史记·晋世家》说,即桐叶封弟的故事:成王和弟弟叔虞玩的时候,用桐叶削成圭的样子递给叔虞,说是用这个东西分封叔虞。史官史佚看到了,便请成王选择吉日,分给叔虞封国。成王说那是玩,不能当真,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唐国封给了叔虞。这当然有小说家言的成分,当不得真!事实的真相是:周成王已经暗暗在培养自已的力量,为之后真正管理国事,谋篇布局了,对不?

    这个成王的弟弟太会搞事了,他说:“大哥啊,最近我的唐国内,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就是一支禾上生了两支穗,稀奇不?我送来给你噍噍!”,周成王说:“弟啊,你真是太懂哥的心了,没辜负大哥分封你唐国的一片苦心啊!来人啊,把这个嘉禾,送给我们的周公看看!”当时周公正在东征的兵所,一看这个嘉禾,完全明白了:成王长大了,他在提条件,要跟周公东西分治,要地盘呢!一禾生双穗,不就是杂交混合嘛,还称之嘉禾,辣块妈妈的,不就是大家谈条件的道具,何必弄得如此文诌诌的?

    这不是我乱说,这是有依据的!《燕召公世家》中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这是史记中的原话,东西分治的局面,在当时已然形成!这是周武王为自已后代步的局!用召公来牵制周公,用姜太公为首的臣党巩固其西部势力,环环相扣,周公想西进,门都没有,亲兄弟嘛,还是明算账的好!

    周公东征完后,自已算了算政治与军事账:政治上,没有了周成王这个天字旗号,西进,名不正则言不顺,师出无名也!军事上,召公的武装,就够周公喝一壶了,更何况还有号称周代最有权谋的姜太公部队,更是没门!这周成王也是,露天坝睡觉—醒得太早,咱周公还在积蓄力量,这小子,就先动手了!罢,罢,罢,咱先避其锋芒,东西分治就先东西分治吧!

    洛邑没过几年就建成了!周成王又出手了!看看咱们周成王的手段,就知道这活干得多漂亮了!周成王六年的一天,周成王来到了洛邑,召公亲自主持了新城完工典礼,各方诸侯,都按时前来朝贺,给周成王,周公奉上了玉璋、大弓等朝贺礼品。朝贺已毕,成王率满朝公卿、众邦君长在洛邑举行冬祭,快完时,周成王说话了:“周公劳苦功高,就在新城安居乐业,将我国的礼乐精神,发扬光大!姜太公,你已在东部地区站住了脚,建立起了齐国!希望你不要辜负本王的殷切希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死的大无畏精神,将东部的剿匪工作,进行到底!现授予你东部诸侯国“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专伐权!”,现在,新城典礼活动结束,散会“,周公一听,心里那是一个凉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怪怪个东,这招,玩得比我周大爷,还要地道,还要高明,罢,罢,罢,一招走错,满盘皆输!要知道,西有召公,东有太公,一个孤单单的洛邑,两面受敌,不是软禁是什么?征伐权也没了,还有继续玩的资本吗?闪吧,闪吧,闪得越远越好!这周成王,哪里是一个孩子,简直就是魔鬼!

    这就是后世儒家津津乐道的周公还政的真正原因!周成王七年,周公还政给周成王,离开洛邑,向南逃亡,闪到了当时未完全开发的楚国地区!周公隐身于此,观望周成王的后手!周成王没有痛下杀手,倒不是什么“开金縢书”啊,问“史百执事”啊,那些事,太小说化了,真实的情况是:姜太公太生猛了,很快的时间,就迅速占领了东部地区!《 鲁周公世家第三》中说“太公亦封於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厉害吧,周公的儿子伯禽,花了三年时间,才占领了鲁地。这个姜太公呢,只花了五个月就完工了!姜太公的快速扩张,另一个“东方不败”出现了,这同样令周成王心怀不安,更何况,姜太公并不是宗亲,他坐大,周国更不安全!

    周成王是个政局大师。他知道劝降周公比消灭周公的利润更大,所以,周成王又下了一招更完美的棋—接回周公。当然,这肯定需要交换,交换的内容是﹕周公放下雄心,全力辅助成王,限制召公和太公。成王呢,不追究周公七年当政的责任,保障他的安全并让其享受王者的待遇。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周公呢,可以在保全自己名声及封地的前提下善终。成王呢,可以顺利地接管周公的势力集团,让召公和太公等集团不敢有野心。以最小的成本搏最大利益,焉有不成交之理?

     周公又迅速闪回到本职岗位!这一次的闪回,周公完全服了这个小辈周成王了,忠诚地为周小主打工了!这不是我乱说,《周本纪》中说“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这是周成王唯一的一次东征,这个出征,其实根本没什么悬念,只是装装样子,去打击一下东方的残敌而已!军事意义基本上没有,政治意义却是巨大的,就是召公集团,周公集团,已经紧紧地团结在了周成王的周围,给谁看的呢?很明显,想想就知道了!

    最后,周成王完全原谅了周公!周公死前,希望能葬在洛邑,不敢安葬在祖坟毕地,表示自已诚心改过自新!周公死后,周成王还是将周公安葬在了周文王的身边,让他叶落归根了!周成王,周康王有史称的“成康之治”,四十年不用刑错,的确不是浪得虚名!没有强大的政治手腕,要想达到这样的大治,是难以想象的,我想!

    周成王三十五岁即死去,统治周朝略二十年,他的政治手腕与政治魄力,真可以称之为自古英雄出少年!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白对译]

周本纪



    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王曰:“吁,来!有国有土,告汝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其人,何敬非其刑,何居非其宜与?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信,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官狱内狱,阅实其罪,惟钧其过。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信有众,惟讯有稽。无简不疑,共严天威。黥辟疑赦,其罚百率,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倍洒,阅实其罪。膑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五百率,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率,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膑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命曰《甫刑》。

    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夫。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共王崩,子懿王囏立。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译文]

周本纪


   诸侯有不亲睦的,甫侯向穆王报告,于是制定了刑法。穆王说:“喂,过来!各位有国家的诸侯和有采地的大臣,我告诉你们一种完善的刑法。现在你们安抚百姓,应该选择什么呢,不是贤德的人才吗?应该严肃对待什么呢,不是刑法吗?应该怎样处置各种事务,不是使用刑罚得当吗?原告和被告都到齐了,狱官通过观察言语、脸色、气息、听话时的表情、看人时的表情来审理案件。五种审讯的结果确凿无疑了,就按照墨、劓、膑、宫、大辟五种刑的规定来判决。如果五刑不合造,就按照用钱赎罪的五种惩罚来判决。如果用五刑不合适,就按照五种过失来判决。按照五种过失来判决会产生弊病,这就是依仗官势,乘机报恩报怨,通过宫中受宠女子进行干预,行贿受贿,受人请托。遇有这类情况,即使是大官贵族,也要查清罪状,与犯罪的人一样判他们的罪。判五刑之罪如果有疑点,就减等按五罚处理;判五罚之罪如果有疑点,就减等按五过处理;一定要审核清楚。要在众人中加以核实,审讯的结果要与事实相符。没有确凿的证据的就不要怀疑,应当共同尊敬上天的声威,不要轻易用刑。要判刺面的墨刑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六百两,但要认真核实,如果确实有罪,还应施刑。要判割鼻的劓刑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一千二百两,比墨刑加倍,但也要认真核实,如果确实有罪,还应施刑。判挖掉膝盖骨的膑刑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三千两,比劓刑加一倍半,但也要认真核实,如果确实有罪,还应施刑。判破坏生殖机能的宫刑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三千六百两,但也要认真核实,如果确实有罪,还应施行。判杀头之刑大辟而有疑点的,可以减罪,罚以黄铜六千两,但也要认真核实,如果确证有罪,还应施行。五刑的条文,墨刑类有一千条,劓刑类有一千条,膑刑类有五百条,宫刑类有三百条,大辟类有二百条。这套刑法因为是甫侯提出来的,所以叫做《甫刑》。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逝世,儿子共王繄扈继位。共王出游到泾水边上,密康公跟随着,有三个女子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国王。野兽够三只就叫‘群’,人够三个就叫‘众’,美女够三人就叫‘粲’。君王田猎都不敢猎取太多的野兽,诸侯出行对众人也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嫔妃不娶同胞三姐妹。那三个女子都很美丽。那么多美人都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拥有宝物,最终准会灭亡。”康公没有献出那三个女子,只一年,共王就把密国灭了。共王逝世后,他的儿子懿王囏登位。懿王在位的时候,周王室衰落了,诗人们开始作诗讥刺。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色书生 于 2012-8-19 17:18 编辑

[原创随笔]

周昭王的生死之谜




    周成王这样天才级的步局大师,在位二十年,大约35岁时,就撒手归西了!在最后之际,还下了一招“天外飞仙”式的杀着,即作《顾命》一篇,叫召公与毕公继续忠心辅助周康王,完成其未竟的事业。后世所谓的“顾命大臣”,可能就是从此而出的,我想!

    历史对于周康王的介绍,较少,他在位略三十年,只对北方的鬼方游牧部落,进行过二次较大规模的讨伐,政治清明如此,于个人的经历而言,虽略显无聊,不过,对于人民而言,却是功德无限!历史上称为“成康之治”,成王的精心布局,康王的苦心守业,从此,小邦周提升到了大周邑的高度!这样的高度,是值得后人为此赞叹与敬服的!


    周代经武王的3年,周公的7年,再加上成康之治的大约四五十年的发展,国势达到了空前的强盛!周康王的儿子周昭王,就开始有些盛气凌人了,看看史记是如何说的吧!“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太史公要替昭王隐藏什么呢?这里面有什么内容,连太史公都不好意思说呢?其实,这不能怪太史公,咱们后人也说完全说得清楚道个明白,又何必为难太史公呢?

    来看看零星的资料,咱们也来推算一下昭王之死的原因,八卦一番!《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前面已说过,周朝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后,国力已经相当强大。国家一强大了,自然就会对外进行扩张,千古皆然!从昭王十六年开始,昭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获得成功。昭王十九年,他又亲自统帅六师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他的死因,据我们前面所引的《帝王本纪》看,是船工做了手脚,用假胶水,使得船进水后,昭王落水淹死了!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一点是说不通的,当时之际,昭王并非为了游山玩水,而是进行大规模的远征,人数当在万人以上,试想,如此庞大的部队过河,当不会只有一支船吧,前船遇水而解,后船又如何不知之?昭王贵为天子,必定后发,如果这样就让昭王死于河中,也太倒霉了吧!还有没有更为靠谱一点的说法呢?当然有!《吕氏春秋》其《音初》篇中说:“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渉汉,梁败,王及祭公抎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祭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昭王去征伐楚国时,回来的时侯,桥梁崩坍了,昭王和祭公都落到江水中,昭王的右卫辛余靡背昭王过江,又背祭公过江!我们知道,古代行军打仗,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是战时的常规动作!这样的桥,想当然,必定是简易搭就,只需能通过,即可,不可能作“百年工程”!昭王讨伐[完楚国后,打靶归来,凯旋高歌,军队整齐划一通过先前经过的简易桥时,乐极生悲,简易桥竟悲剧性的崩坍!先前经过没垮,为什么归来会垮呢?是质量问题还是楚人动了手脚?我想,都不是,先前经过,只是为了快速通过,去打击楚人!而回来时,是为了扬军威,长国气,要命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整齐划一上了!对,周军步伐整齐地通过简易桥,遇上了我们现在称之为“共振”现象了!结果很强悍,昭王与其六师,掉入了汉水,在汉水下了一锅很大的饺子!昭王虽然被辛余靡背过了江,可是喝了太多的江水,又惊恐过度,一命乌夫,死于汉水之滨了!至于有人还考证,当时昭王落水后,遇到了鳄鱼的攻击,就更有点不靠谱了!鳄鱼即使攻击,如此大部的周军落水,难倒鳄鱼也懂”擒贼先擒王“的军事道理?再即使受到了鳄鱼的攻击,辛余靡岂能救之?如此再纠缠于这些枝末细节,就更是说不通扯不清了,还是一笑之吧!

    所以,后人要原谅太史公,因为,他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涉及到“共振”现象,更不可能透过此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了!如果是船工做假,周朝也无须讳之,周朝自有更强大的军队和周王,为其先帝报仇雪恨!没有!周昭王的后代周穆王,并没有对楚国进行报复性的军事打击,即是明证!其死的原因,周朝可能归于上天的惩罚吧,所以,才讳莫如深!太史公如此含糊其辞,也是高明之处,总不能不懂装懂吧!

    一场共振,令昭王死于南伐,留给了后人无法解之的谜,是宿命还是警示呢?君不见,现代的“彩虹桥”,那死去的冤魂,又向谁人去诉说呢?历史啊,给我们警示时,难道没有一丝反思吗?我这样轻轻地叹息!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鲜花(171)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9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共振,令昭王死于南伐,留给了后人无法解之的谜,是宿命还是警示呢?君不见,现代的“彩虹桥”,那死去的冤魂,又向谁人去诉说呢?历史啊,给我们警示时,难道没有一丝反思吗?我这样轻轻地叹息!
嗯,俺似乎听到了书生的叹息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1-9 19:07 , Processed in 0.062370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