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色书生

一字一句读《史记》,谁解司马其中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色书生 于 2012-7-31 00:57 编辑

[原创随笔]

弃儿也能变英雄

色书生  2012。07。31



    周人的来历,跟商人的来历一样,也是莫明其妙,荒诞不经的!据说,周先祖的母亲姜原,有一天外出踏青,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芳心甚喜,所以,想也没想,就纤脚踏了上去,麻块个妈妈,见证神奇的时候到了,姜原竟然怀孕了!而且,上天也很配合,没灾没难的,十个月过后,生了一个儿子!这事神了,比商人的祖奶奶简狄更火,简狄还要吃个鸟蛋什么的,姜祖奶奶更彻底,道具全不要了,直接产子!

    事情真是这样,就好了,也免得我煞费苦心,大杀脑细胞了!会家子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故事!史记中说“见巨人迹,心忻然说”,这与人类的常情,大大的不合啊!试想,一个女子,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心理的条件反射是什么?跑啊,对不?这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共同心理,难道这个姜祖奶奶,非人类?居然不怕,还在脚印上大秀肚皮舞,莫非这个姜祖奶奶,是超女?

    什么跟什么啊,不通,不通得像狗屁八股!这世界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看来姜祖奶奶的问题,还须开动时光机,回到历史的现场,做一番寻根问底式的大揭秘,才行!现在开动时光机,咱们也穿越一回吧!启动程序开始!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部落的上空,年轻的少女姜原,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部落,踏青去了!天很蓝,树很绿,花朵在春天的阳光下,开得艳丽多姿,像一只只温柔的小手,有意无意地指引着姜原,来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青草地。“啊,令人心跳的熊迹,梦中的天堂”,姜原芳心窃喜,于是,一路寻着快乐的标志,一路欢快地追了下去。标志的尽头,一个年轻的少年等在那里。。。。。(此处省去1000字)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谢谢时间机,我明白了!姜原,有邰氏女,是一个羊图腾崇拜的部落女子,甚至有可能是这个部落的女酋长。而这个史记中所说的“巨人”,巨者,大也,即大人!这个大人,是什么东西呢?是熊!我们知道,周人姓姬,黄帝也姓姬,还记得《史记·五帝本纪》吧,太史公说“故黄帝为有熊氏。”,对,黄帝部落的图腾崇拜,就是熊!周人对于自己的熊图腾不称熊,而称“大人”,是因避讳之故。所以,这个史记中所说的“巨人迹”,当为熊迹!太史公如此讳莫如深,想来是在为周人遮羞而已!其实,太史公大可不必!姜原所处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帝二代帝喾时代,当时之际,母系与父系制度,交差地存在着!姜原虽尚待字闺中,跟有熊氏的一位男子,或亲王,或权贵,有过正史好不好说的野合,但在女人拥有绝对话语权的背景下,这,在当时,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典型主流了!看看现在,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红颜也有,蓝颜也有,情人也有,小三也有,不也是我们现在最流行的时尚吗?千古一例,不分彼此嘛!

    野合是激情的,但,随之而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十月过后,又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出现了:姜原要弃婴了。唉,妈妈,为什么要生下我,妈妈,为什么要抛弃我!

    关于这个著名的弃婴事件的原因,历史上有几种说法,我们请这些雷人,一一上场吧!

    清人方玉润(诗经专家)说:姜原弃婴,是因为无父被弃!为什么呢,如果是帝二代的种子,为什么没有姓名呢?未婚先孕,被迫弃婴!(书生评:有一点歪理,不过,只说对了没有姓名的原因。二代时期,知母而不知父,是常事,也没有什么处女情节,何必非要弃婴,太程朱理学了)

    朱存明先生说:弃出生后被三次抛弃,这带有图腾考验仪式的内涵。(书生评:说新观念,的确有一代宗师之风!不过,这似乎不能解史记中“以为不祥”吧!生既不祥,何必搞什么图腾仪式呢)

    陈子展先生说:弃出生后,姜原“惊其胎生如卵”,即胎儿生下来后,羊水未破,为胞衣所裹,混沌如瓜”,这种现象,虽属罕见,的确现实中存在!(书生评:这位先生,正点,与吾心有戚戚焉)

    姜原抛了三次弃,最后,胞衣破,一个小天使,终于破衣而出!生孩子难,破胞衣更难,难于上青天,不是吗?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弃儿,小时长得就像有熊氏的后代,可能是黄帝高贵血统的原因,再加上精于耕种!天份加努力,就是励志的全部!很快,这个弃儿,在帝尧时,就当上了农师(有没有其母的软关系呢,不得而知),进入了社会的上层!到了帝舜时,更是飞黄腾达,不仅认祖归宗,封了姬姓,号也有了,叫后稷,还得到了封地—邰,更兼管着帝舜的粮食命脉!从前的弃儿,今天,也成为了一时的英雄!

    喝酒不问去处,那么,另一个层面的意思是:英雄不问来路!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白对译]

周本纪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书生手译]
   
周本纪


    古公的长子名叫太伯,次子叫虞仲。他的妃子太姜生下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她也像太姜一样是贤惠的妇人。生下昌,有圣贤的祥兆。古公说:“我们家族有一代要兴旺起来,恐怕就在昌身上应验吧?”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让季历继位以便传给昌,就一块逃到了南方荆、蛮之地,随当地的习俗,在身上刺上花纹,剪掉了头发,把王位让给季历。

    古公去世后,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公季学习实行古公的政教,努力施行仁义,诸侯都归顺他。

    公季去世,儿子昌继位,这就是西伯。西伯也就是文王,他继承后稷、公刘的遗业,效法古公、公刘的法则,一心一意施行仁义,敬重老人,慈爱晚辈。对贤士谦下有礼,有时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来接待贤士,士人因此都归附他。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西伯非常敬重老人,就商量说为什么不去投奔西伯呢?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都一起归顺了西伯。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鲜花(171)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弃儿也能变英雄中的“事情真是这样,就好了,也免得我煞费苦心,大杀脑细胞了!会家子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故事!”会家子一看是什么意思?这个会字是不是打错字了呢?
呵呵~~喝酒不问去处,那么,另一个层面的意思是:英雄不问来路!这此俺也省略1000字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笑 发表于 2012-8-1 11:12
弃儿也能变英雄中的“事情真是这样,就好了,也免得我煞费苦心,大杀脑细胞了!会家子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 ...

三笑,这个会家子的意思,就是懂得,明白这件事的人,呵呵,这是一个武侠小说中常用的称呼,呵呵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鲜花(171) 鸡蛋(0)
发表于 2012-8-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色书生 发表于 2012-8-2 09:46
三笑,这个会家子的意思,就是懂得,明白这件事的人,呵呵,这是一个武侠小说中常用的称呼,呵呵

哦,俺不看武侠小说,长见识了,呵呵~~谢谢书生哦~~问好!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色书生 于 2012-8-3 15:09 编辑

[原创随笔]

从《史记世次》说起

    容斋随笔卷一中有一则《史记世次》,看看洪迈是如何说《史记》的:

    《史记》所纪帝王世次,最为不可考信,且以稷、契论之,二人皆帝喾子,同仕于唐、虞。契之后为商,自契至成汤凡十三世,历五百余年。稷之后为周,自稷至武王凡十五世,历千一百余年。王季盖与汤为兄弟,而世之相去六百年,既已可疑。则周之先十五世,须每世皆在位七八十年,又皆暮年所生嗣君,乃合此数,则其所享寿皆当过百岁乃可。其为漫诞不稽,无足疑者。《国语》所载太子晋之言曰:“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皆不然也。

    洪迈的点评,是精准与精当的!至于这一则,我就不翻译成白话,我想,基本都能读懂的!所以,有时太多拘泥了世次的考究,其实,意义不大,我认为!

    周人从弃开始,对于农业的发展,从未放弃过,也就是说,农业,是周人赖以存在的立足之本!虽然,《史记》所提供的帝王世次是值得怀疑,不过,从中可以看到,弃的后代,即使居于戎狄,农业之根本,也并没有荒废!以至于到了公刘时期,有诗人称其功业,也主要是针对农业而言!忽然地想及,李昌平先生所说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先生这话,真是闪烁古今,周人尚知农业的精贵,我们后人呢?

    周人发展到庆节时期,已逐渐脱离了游牧的方式,史记说“子庆节立,国于豳。”,这里的国,我个人认为,就是周的各个部落,即以农业为主的小部落,渐渐形成了同盟和相与,连成了一片,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部落!这样的大部落,农业是主流,狩猎成为了副业!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进步,真正将周人的发展,送入了快车道!

    古公时期,农业的快迅发展,财富的进一步积累以及部落的实力不断扩大,必然会与这个地区的龙头老大—戎狄等游牧部落,产生势同水火的矛盾!古公很低调,他深知,财富都是浮云,土地与土地上劳作的人,才是部落不断壮大的真正来源!史记说“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很显然,古公玩了一招“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战略方针,为周族整个部落的迁徙,争取时间与空间!舍小取大,真高招也!

    看看古公是如何做周人与相与部落的思想工作的,也许,对于我们今天的“统战”方略,有其指导的意义!古公说:人民都是为利益才跟我在一起的,我古公不想因为我的原因,与戎狄作战,这太劳命伤财了!与其这样,不如我离开,解决这个矛盾冲突吧!好你个古公,明明是想迁徙,却出来装“圣人”,顾左而言它,隔山打牛,玩得太经典了!这可能就是周礼最初的来源吧,是不是很岳不群呢?我这么不怀好意地想!

    不过,古公大唱《征服》,效果是非常的好!民众嘛,并非随时都是眼睛雪亮的,更何况,古公这一招,很私密,很隐晦,就像李义山的《无题》诗,谁能真正解其用意呢?周人,连同豳人等,生死相随,越过了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达了岐山下的周原!看看古公选定的新址,是非常讲究的,依然与祖宗所定的农事有关!

   自从古公迁徙到周原后,周人开始走好运了。建城邑,设官吏,改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建立诸侯国,得到了商王朝认可。“(商王)武乙六年,邠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竹书纪年》。因地处周原,故姬姓从此称周人,定国号为周,粗具国家雏形。

    商人正在走下坡路,而周人正在一步一步地崛起,另一场变天的革命,正在悄悄酝酿!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色书生 于 2012-8-3 15:24 编辑

[文白对译]

周本纪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译文]

周本纪
   

    崇侯虎向殷纣说西伯的坏话,他说:“西伯积累善行、美德,诸侯都归向他,这将对您不利呀!”于是纣帝就把西伯囚禁在羑里。闳夭等人都为西伯担心,就设法找来有莘氏的美女,骊戎地区出产的红鬃白身、目如黄金的骏马,有熊国出产的三十六匹好马,还有其他一些珍奇宝物,通过殷的宠臣费仲献给纣王。纣见了这些非常高兴,说:“这些东西有了一件就可以释放西伯了,何况这么多呢!”于是赦免了西伯,还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纣说:“说西伯坏话的是崇侯虎啊!”西伯回国之后就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请求纣废除炮格的刑法,这种刑罚就是在铜柱上涂上油,下面烧起炭火,让受罚者爬铜柱,爬不动了就落在炭火里。纣答应了西伯的请求。

    西伯暗中做善事,诸侯都来请他裁决争端。当时,虞国人和芮国人发生争执不能断决,就一块儿到周国来。进入周国境后,发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们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虞、芮两国发生争执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觉得惭愧了,都说:“我们所争的,正是人家周国人以为羞耻的,我们还找西伯干什么,只会自讨耻辱罢了。”于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让出然后离去。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说:“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受天命的君王。”

    第二年,西伯征伐犬戎。下一年,征伐密须。又下年,打败了耆国。殷朝的祖伊听说了,非常害怕,把这些情况报告给纣帝。纣说:“我不是承奉天命的人吗?他这个人能干成什么!”次年,西伯征伐邘。次年,征伐崇侯虎。营建了丰邑,从岐下迁都到丰。次年,西伯逝世,太子发登位,这就是武王。

    西伯在位大约五十年。他被囚禁在羑里的时候,据说曾经增演《易》的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称颂西伯,说他断决虞、芮争执以后,诸侯们尊他为王,那一年就是他承受天命而称王的一年。后来过了十年逝世,谥为文王。他曾改变了殷之律法制度,制定了新的历法。曾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那意思就是说,大概帝王的瑞兆是从太王时开始兴起的。

    武王登位,太公望任太师,周公旦做辅相,还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以文王为榜样,承继文王的事业。

    武王受命第九年,在毕地祭祀文王。然后往东方去检阅部队,到达盟津。制做了文王的牌位,用车载着,供在中军帐中。武王自称太子发,宣称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讨伐,不敢自己擅自作主。他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受王命执符节的官员宣告:“大家都要严肃恭敬,要诚实啊,我本是无知之人,只因先祖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业。现在已制定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完成祖先的功业。”于是发兵。师尚父向全军发布命令说:“集合你们的兵众,把好船桨,落后的一律斩杀。”武王乘船渡河,船走到河中央,有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抓起来用它祭天了。渡过河之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转动不停,最后变成一只乌鸦,赤红的颜色,发出魄魄的鸣声。这时候,诸侯们虽然未曾约定,却都会集到盟津,共有八百多个。诸侯都说:“纣可以讨伐了!”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可以。”于是率领军队回去了。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色书生 于 2012-8-4 14:57 编辑

[原创随笔]

周文王的““羑里之厄”


    古公死后,一场有千古美名的“分家”开始了!史记说分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生昌,有圣瑞”,至于什么圣瑞,太史公没说,于是,古公家的老大太伯、老二虞仲,听话地闪人了,并且还闪得很彻底,到了荆蛮之地!

    这里面有名堂没有?别把古公想得那么自私,也别把古家两兄弟想得那么圣贤!按我们一般的人情世故看,分家嘛,又不是流放,何必要闪到荆蛮之地?更何况,这两兄弟的确是“走江湖”的好手,在《吴太伯世家》中史记又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我有点奇怪的是,那种未开化的荆蛮之地,真懂得什么是义吗?并且这种“兄让弟”的贤名,又是如何传播到吴越之地的呢?隐隐的,有一个答案,呼之欲出!

    对,这就是古公布的局!我们知道,商的先祖,是帝喾!周的先祖,虽然来历莫明其妙,不过,最后还是入了帝喾的祠堂,从这一层面来说,商人与周人,是兄弟部落!可能到了古公的晚年,随着周部落的不断壮大,商王武乙封周部落为诸侯,以示怀柔和控制之心!但这个古公,不吃武乙那一套,觉得开一家“实体店”,油水不大,父子一合计:老大,老二,代上几百虎贲,去南边开一家“分店”吧!这才是老古家分家的真正原因!古家二兄弟能迅速占领荆蛮,并且归者千家,没有虎贲的支持,能行吗?我的地盘你做主,谁愿意啊!古公好手段,居然一边大赚“兄让弟”的美名,一边实施“瞒天过海”的战略转移,对商人进行着慢慢的包围,对商人的地盘进行着一邑一城的“蚕食”!这样的布局,让周人占尽了先机!

    古公下了这一局后,死了!又一个强人—季历上场了!史记对季历没有过多的交待,依然是“抓革命,促生产”,不过,季历时代,从《竹书纪年》看,实在是太强悍了!“ 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如何,战绩不错吧,敢跟游牧部落玩刀子,还能攻之克之,不得了,这些种田的农夫,已经完美升级,成为了武装农夫,并且战斗力,比之职业军人—戎人,一点也不逊色!太丁(就是商王武丁)作为商代的中兴之主,季历的快速成长,让他不得不防:如果这一群不断壮大的武装农夫,再升级,成为”农军“,商朝的天,就要变颜色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咱武丁,先取汝头,再找理由!“莫须有”也好,“有由头”也罢,帝王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要的就是这种强势!


    从此,商人与周人,成了不可调和的世仇,要么你死,要么我亡!季历死后,姬昌接过了季历的枪,继续革商朝的命!周文王(就是姬昌)是聪明的,在总结了季历“太强则易碎”的历史经验后,继续走低调路线!平时种田,闲时操兵,古公的革命路线与方针,在周文王的手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周文王的“潜伏”计划,得到了商王朝的至高肯定,很快,周文王就当上了夏朝西部方面军的总司令,还有特区政策:具有经济独立权与专伐权!有了这两件“法宝”,周文王治理周原,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对内,实行富民政策,对外,实行高薪养士!周部落的国家广告词很妙:东西南北中,发财找周公。他姐姐的,这一招,真管用,不禁周人拥护,就连商朝的公务员,也纷纷走上了到周原去淘金的队伍中!这不,史记中说“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不是冲着周币去的,又是什么?甚至连商朝宗亲孤竹国的皇亲国戚伯夷、叔齐,也耐不住寂寞,加入了淘金者的洪流,一时之间,周原成了发财者的梦中天堂!什么“闻西伯善养老”啊,扯淡,在金钱的面前,人类的那点所谓的尊严,是多么的苍白与无助!

    周文王在周原大洒钱刀,别以为商人全部都是睁眼瞎,崇侯虎就是其中一个独醒的人!这是夏王帝辛安排在周国附近的“锦衣卫”,其目的是监视与抑制周国!周文王的一举一动,没躲过崇侯虎的那一双毒眼!崇侯虎向帝辛如实地反映了周国的最新动向:周文王要造反了!

    帝辛也不是省油的灯,周国的一举一动,他肯定有所查觉,并没有晕迷到痴呆的地步!于是,找了一个机会,将周文王传来,软禁在一个叫羑里的地方,史称“羑里之厄”。一说,帝辛当时就杀了周文王,步了季历的后尘!一说,周文王装疯,吃了自已儿子的肉干,对帝辛不存在威胁了,放了周文王!一说,周人送给帝辛的佞臣费仲一块传国玉版,再通过费仲送给帝辛美女宝物,帝辛一高兴,放了周文王!三说好像皆有理,不过,三说都好像有点说不通!如果帝辛当时杀了周文王,后面的虞、芮之争,又落在何人头上呢?周文王装疯,吃自已儿子的肉干,这也太小说化了吧,也不通!费仲得了一块玉,就死心地为周文王卖命,那费仲也太好收买了吧!更何况,史记中是如此说的“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看看,就这点东西,帝辛就龙心大悦了,好像帝辛是没见过世面的土财主似的,甚至还说有一件,就可以放了周文王!麻块妈妈的,污蔑人,也要选点含金量高的理头,不兴这么作贱人吧!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恐怕还是要分析一下当事双方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这事,才能说得通!史记中说“帝纣乃囚西伯羑里”,就是说周文王很给力,很配合,像个乖宝宝般,帝辛一招之,他立即前来,自动被擒!周文王不是低能儿,他心里清楚得像明镜似的!一方面,当时他只是一个商朝西部的诸侯长,帝辛招之,不得不来!二方面,造反需要时机与财力,当时的周国并没有做好提前造反的准备!三方面,小邦周对大邑商那份要命的不自信,对周文王一样起了致命的心理作用!所以,周文王必须配合帝辛,给周人造反,赢得宝贵的时间与空间!那么,帝辛囚禁了周文王,为什么不快意恩仇,一刀结果了周文王的老命呢?帝辛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当时之机,商帝国正与东夷大战,国库与军队,已然捉襟见肘,已成强弩之末!如果杀了周文王,必然会引起周人不顾一切的进攻!南有吴太伯,西有周武王,再加上周文王所谓的贤名,远播在各个诸侯国之中,到时,商帝国将处处受敌,甚至有灭国的危险!周文王与帝辛,都是狐狸级的江湖老大,一个算准帝辛必不杀,一个自信文王必前来,好吧,咱们都是面戴猪相,招子明亮,你玩你的软禁把戏,我玩我的《易经》升级!时间正好,正好将《易经》的八式,挂机升级为六十四式呢!

    正当帝辛与周文王心照不宣,大玩挂机游戏时,周武王却并没有按游戏规则,一招一式地打太极!这个周武王,很有游击天份!一会打击商帝国的相与和宗亲部落,时不时给帝辛一点小惊喜。一会又占一小城邑,打点擦边球,给帝辛和妲已的春梦,加一点助情的佐料!很快,周武王的部队,就这么阴悄悄地推进到了渭水之西,进入到了夏帝国的中心地区!现实很纠结,挂机需停止!现在,商人与周人的谈判,已经不是禁不禁的问题,而是放不放的现实!筹码已经转换,双方重新洗牌,放人势在必行!周人象征性地上贡了美女宝物,帝辛体面地要回了被占领的土地!周文王呢,假腥腥地要了点青春损失费—我愿意,将此损失费,换成取消炮烙的要求!双方都很满意,结局似乎都很完美!不过,最大的赢家,是周文王!这只精于算计的老狐狸,得到了他所要的变天的最大资本—政治名声和社会名望!帝辛,虽然得到了大片的土地,但土地是死的,人,却是为占有土地而生的!帝辛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政治计谋,但东夷之战,让他没有实力来清理同门兄弟周人!如果他知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或许,商帝国,就不会轰然倒下了,我想!

    可能是软禁在羑里时,周文王这只老狐狸,已经看清了帝辛的底牌!回到周原后,周文王开始了自已最后七年的华丽转身!第一步,找两个周国的相与国虞国和芮国,假装闹一点土地纠纷,然后,咱们的周文王,天神般的出现,调停了此事!很显然,这个历史上著名的“虞、芮之争”,“托”性很足,双簧气很浓!什么“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梦吧,历史发展至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提倡和谐嘛!一个未完全文明的远古周国,玩“大跃进”啊,跑步进入了超今时代,谁信啊!其实说穿了,就是周文王要造反了,你帝辛有权处理诸侯国纠纷,咱周大爷也能行!周大爷不当你封的西伯侯了,要当名符其实的周文王!第二步,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一方面将武装农夫升级为“农军”,另一方面,树声威,扬名立万!第三步,攻打密须,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以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打击商帝国在周国附近的相与国和宗亲国,巩固造反成果!第四步,戡黎,伐邗,一步一步推进,形成对商都朝歌的包围之势!第五步,灭崇侯虎的崇国,解除商帝国附属国的思想与武装!报一箭之仇!第六步,由周原迁都到丰邑,形成面对面的强强对话!看看这周文王布的局,招招相连,步步杀机,真是此中高手!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文王泪满襟!正当周文王要对帝辛进行致命一击时,这位布局大师,却撒手西去了!是遗憾吗?也许!是不甘吗?未必!历史有其自已的路子,任何大师,也不能改变一二,人定胜天,天,何曾回答?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鲜花(171) 鸡蛋(0)
发表于 2012-8-4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块妈妈的,污蔑人,也要选点含金量高的理头,不兴这么作贱人吧俺仿佛看到书生幽默诙谐的笑容,呵呵~~问好~~周末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1-9 19:39 , Processed in 0.053858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