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
【张鸣重说晚清民国】 乱局下的赌徒们:晚清的政客和民国的军头(十二) 流氓的运气 ----张宗昌(1) 作者:张鸣 朗读:澜天 张宗昌这个流氓军人,最后还是栽在了正经军人手里,在北伐的浪潮中,他的众多军队,像雪崩一样垮掉。任何人,哪怕是流氓,都有走好运的时候,但好运不会永远伴随着你。 民国的将军中,军校出身的多,有洋的,也有土的。除此以外,有出身土匪的,也有出身流氓的。这两部分人,一般是受到军校出身的人的排斥的,嘴上不说,目笑存之。出身流氓的,大部分都是混出来的,所以经常被挤对。但是,出身土匪之辈,大多是靠实力打出来的,看不起可以,真要挤对起来则困难点。只有个别人,凭运气可以存活下来。运气特别好的,在一段时间还混得不错。张宗昌就是一个。 张宗昌本是闯关东的山东人,闯劲儿大了,跑崴子(即闯荡海参崴)到了境外。那时候,乌苏里江以东虽说早就割给了俄国,但俄国的远东还是一片荒芜。像海参崴这样的城市,如果离了中国人,还真就什么都不是。因此,沙俄当局对于中国人的涌入,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海参崴中国人特别多,这个城市的繁荣几乎全靠闯关东的中国人。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政府,为了让远东的俄国人能活下去,对中国人的存在还比较宽容,而革命期间,好几年海参崴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所以中国人混得还行。 张宗昌个子大,身材魁梧,能喝酒,也讲义气,在海参崴的华人中小有名气。因此俄国人用他做了华警,负责管理那一带的华人。凭借这个职位,张宗昌水涨船高,不免风生水起。不仅当时的地痞流氓都奉他为大哥,连东三省的马贼,有不少也是他的拜把子兄弟。谁来这个码头,都得拜他。外面来的雏妓,第一夜肯定得是张宗昌的。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感觉需要骑兵,于是跑到东北,联络绿林马贼,组织骑兵。通过张宗昌的关系,拉了一支山里的马贼,南下参加革命,张宗昌也跟着来了,大约是想见识一下繁华的上海。结果到了南边,原来的马贼头目被张宗昌挤走,队伍归了张宗昌。这支骑兵队伍,没有用来打仗。革命成功,南北和谈,黄兴淘汰了近十万的"革命军",但张宗昌的队伍居然被保留下来。再后来,"二次革命",张宗昌摇身一变,归顺了北洋军冯国璋,不仅没有被整顿掉,还扩编成一个暂编师。后来冯国璋进北京做总统,江苏督军由直系的李纯来做。正经军人出身的李纯,显然不喜欢流氓出身的张宗昌。趁着段祺瑞政府想要对南方用兵,就把张宗昌这个师给派到了湖南前线。 也活该张宗昌倒霉,到了湖南,虽然他并没有跟南军玩命,一直保持实力,功夫都用在了跟老百姓较劲儿上,烧杀淫掠。但是,1920年直皖闹翻,直军主力吴佩孚从湘南撤军,南军大举反攻,所有的北军都稀里哗啦地败下来,张宗昌也没幸免,跑得慢点,大部分被吃掉,残军逃到江西,被江西督军陈光远趁火打劫整个缴械。张宗昌光杆司令一个,逃回了北京。到北京后,他不知怎么就买通了陆军部的人,经过结算历年积欠的军饷,一下子领到了二十几万大洋,打算东山再起。直皖战后,是直系的天下,直系的首领是曹锟。 1922年,曹锟过60大寿。为了走曹锟的门路,张宗昌倾其所有,定制了八个黄金的寿星,跑到保定,送给了曹锟。当时,曹锟正在势头上,收的贺礼不少,但八个纯金的寿星,个头不小,摆在厅堂里,还是很扎眼。这就是张宗昌的风格,要送礼,就一把送够,让对方得到充分的满足,一击倒地。曹锟得了礼物,当然很高兴。但当年的直系,真正的当家人,其实是吴佩孚。这八尊金寿星,打动了曹锟,却也惹翻了吴佩孚。吴佩孚不论真假,向以清廉自好,生平最讨厌的事,就是请客送礼拉关系。加上张宗昌做流氓的前科,更惹吴佩孚不高兴。所以,曹锟想用张宗昌,吴佩孚就死扛着不肯。一拖再拖,连中间人都拖得心情大坏,干脆拉着张宗昌改换门庭。就这样,张宗昌再次回到了东北。 按说,张宗昌在海参崴混的时候,东北王张作霖在东北也做过马贼,算是土匪出身的将军,跟张宗昌有类似的境遇。只是,张宗昌熟悉的马贼,是占山为王的那种。而张作霖干的,则是几个村庄的保护队。两下没有交集,俩人也不相识。但是,张宗昌来投之际,正是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新败之时,急于延揽各方人才。张宗昌怎么说,也是做过师长的人,加上又是东北老乡(当年的东北人多为山东闯关东之辈)。所以,尽管一尊金寿星也没有了,张作霖还是收留了他,给他一个宪兵营长干干。 张宗昌以前师长的身份,屈尊做了营长,但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该忍,只能忍,营长就营长。忍了没多久,机会来了。吉林原来的督军孟恩远是被张作霖挤走的,一口气一直没咽下去。趁奉系新败,在关内直系的帮助下,孟恩远的外甥高士宾带了些人,回到吉林,拉起旧部还联络了胡匪想要光复旧业。奉系新败之余,士气大衰,一时间在吉林的部队还真就抵挡不住高士宾的攻势。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