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
【张鸣重说晚清民国】 乱局下的赌徒们:晚清的政客和民国的军头(十) 吴小鬼练兵 ----吴佩孚(1) 作者:张鸣 朗读:澜天 "吴小鬼"的叫法是有贬义的,一方面说他是后辈,一方面则骂他"鬼",行事鬼,打仗鬼,不按规矩出牌。搞不过他,羡慕嫉妒恨。 在民国,吴佩孚是个大人物。中国人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他是头一个。在他最神气的时代,据说,还有洋女人看了报道想要嫁给他。苏俄向东发展,在中国寻求合作者,首先想到的,也是他。 但是,即使在吴佩孚最神气的年月,有一个外号也跟他形影相随,这就是"吴小鬼"。不仅他身属的直系外面的人这样叫他,直系里面的人,背后也这样叫。从辈分上讲,吴佩孚是北洋系的第二代,是曹锟的下属,不管是否真的赏识,毕竟是曹锟提拔了他。所以,第一代的北洋人,说他是小鬼,也是可以的。张作霖算不上北洋系中人,但后来也靠上了袁世凯,多少沾点边儿。辈分跟曹锟相若,还是亲家,他最喜欢管吴佩孚叫吴小鬼,吴佩孚也只好随他。 吴佩孚身材矮小,身高不超过一米六,作为一个山东人,多少有点愧对祖先,跟同为直系的冯玉祥走在一起,要矮一个头。如果是一同检阅部队,总免不了有人会失声发笑。其实,人家不尽然是笑吴佩孚个子小,而是笑这种高矮搭配的参照效果。但是,吴佩孚个矮心虚,总觉得人家是在笑他。难怪他跟冯玉祥总是搞不到一起,不仅带兵打仗上有瑜亮情结,连身高上也觉得不自在。吴小鬼的"小鬼",跟这个个头儿也有点关系。 吴佩孚是北洋军里不多的秀才,冯国璋是当了兵之后才考的秀才,而吴佩孚在当兵之前就已经是了。吴佩孚有道德洁癖,做了秀才,不知天高地厚,当地大户人家办事唱戏,他觉得里面有点黄(这是常态),有伤风化,前去搅和,结果在家乡立足不住,逃了出来,穷极无聊,才当了兵。那么小的个子,当兵也只能当戈什哈(护兵马弁),还是一个文案的戈什哈。幸好这个文案爱才,当发现自己的马弁居然是秀才之后,就托关系把他送进了北洋系统的测绘学堂。于是吴马弁变成了吴军官,一步步升上去,成为北洋的后起之秀。在这个过程中,偏偏那个做了那么多年军校总监的段祺瑞,没有看上这个小鬼,因此留下了这个小鬼后来给段祺瑞闹事,最后打翻了皖系的伏笔。 秀才出身,同时也是军校毕业的吴佩孚,做了师长之后,偏偏不喜欢军校学生。所用的军官,都是自己在教导队里培养的。识几个字,但没有受过军事教育,经过他亲手调教,这样的人他用着才放心。吴佩孚的谋士,也是李大钊的同窗好友白坚武,多次劝谏吴佩孚要用军官学生,但一点用都没有。 吴佩孚最欣赏的人是成吉思汗。他认为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秘诀,在于他建立了一支怯薛(蒙语,护卫的意思)禁卫军。这支一万人的怯薛军,都是顶尖的能征善战之士,平时用于护卫自己。战斗最关键的时刻,就把他们派上去,披坚执锐,总能克敌制胜。自从吴佩孚做了第三师的师长,就想把这支部队练成自己的怯薛。直皖战争之后,吴佩孚做大了,第三师膨胀到3万人左右,比别人的三个师人数还多。 扩军是当年军头们的最爱,但吴佩孚不一样,他对于练兵是很上心,不像其他的军头,只求数量。成吉思汗怎么练的兵,其实于史无考,但吴佩孚却认为自己得了真传。当年蒙古有小厮蒙古兵,他也跟着学,自己的部队里有幼年兵。十四五岁就将人家招入部队,边学文化课,边进行军事训练。在他看来,所谓练兵,就是把兵练得能吃苦耐劳,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新兵入伍,先练"慢拔步"(注:拔慢步的口误),又叫出小操。迈一步,从抬腿到落地分成四个步骤,非常慢,也非常累。练两腿就会肿,抬都抬不起来。但是这样练出来之后,腿脚的力量和耐力就练出来了。 当年直系的部队,尤其是吴佩孚直接控制的部队,训练时间都比别的部队长而且残酷。凡是练出来的,吃苦耐劳是不成问题了。吴佩孚对于练兵,督促得很紧,经常自己到各个部队查看,发现训练不卖力的,当场纠正。甚至自己做示范,当场演示几招。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