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逸轩 于 2014-4-30 11:03 编辑
古人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佛经也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争天下,结果垓下之战一局定输赢。成者王侯败者寇,刘邦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四百年的江山,项羽给后人演绎了一出霸王别姬的的千古悲歌。英雄败给了无赖,让许多人“至今思项羽,不肯回江东”。其实项羽是败于妇人之仁,刘邦是赢于豪爽大气。
项羽的“仁”是敌我双方都公认的,韩信说项羽“恭敬慈爱”,陈平说项羽“恭敬爱人”,如此等等,看法相当一致。刘邦简慢无礼,还喜欢侮辱别人。可最终得天下的却是刘邦,为什么呢?
刘邦觉得天下本来就不是自己的,打天下是大家的事,得来的东西有的是不义之财,有的是白拣来的,不妨“千金散尽”,既能笼络人心,还落个“仗义疏财”的美名,而且自己还能拿个大头,何乐而不为呢?陈平这个人道德品质并不好,有“盗嫂受金,反复无常”的嫌疑。可刘邦却给了他极大信任,刘邦曾一次给了陈平四万斤铜币让他做活动经费。对其他人动辄赏金封侯,很得人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了知人之心容人之度,再加上豪爽豁达的出手,不愁没人追随不愁没人辅佐。刘邦很自然的成为最后的赢家。
项羽却是个小家子气,虽然对战士嘘寒问暖、诉说家常,甚至还流几滴鳄鱼的眼泪,但偶尔给大家的封赏也仅限于小恩小惠,只是些汤汤水水。打了胜仗一再炫耀自己的能力,占了城池也不给别人好处,封土赐爵、升官发财想都别想,最多是寒喧几句、吃点山珍海味也就算过去了。项羽打下咸阳非但不封赏将士,还把金银财宝、漂亮女人都拉回了彭城。小家子气再加上小心眼,这样一来有能力有志向的人都离他而去,剩下的是一匹马和一个美人。失败是必然的。
蒙牛的老总牛根生说:这世上的企业,最初成立的时候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几个小兄弟,几条破枪,每个人总共也发不了几发子弹,就和正规军给干上了。可是,这后面的差距逐渐就扩大了,有的人越干声势越大,有的人越干动静越小。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很有共性,那就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企业的第一个战利品,也许只不过是锅盖大的一块蛋糕。可是,这第一块蛋糕的分割却很有学问。假如领头的将军切走五分之四,只给冲锋陷的众弟兄们留下五分之一,你说下一次这个仗还怎么打?有的人抱怨,有的人怠工,有的人想走,有的人说闲话,这第二仗还没开打呢,人心就先散了一半。
创业者天生不是孤家寡人。一个不关心他人的,没有资格把别人的命运与自己捆到一起。即使勉强捆到一起了,也是悲剧多于喜剧。
家国一理,有些道理不管是平天下、搞企业还是治家都用的上。估计让牛根生去讲刘邦、项羽争天下的得失成败应该比易中天更为形象生动。 “财聚人散 财散人聚 ”是创业天条。 广东人有一种说法:人旺地旺,地旺财旺。人旺是说大家都聚集到一个地方,而如果大家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则这个地方就"旺"起来,也就是发达发展起来,而地"旺"了,则钱财自然滚滚而来,也就是财"旺"了。 在广东人的说法中,我们看到,人旺是财旺的前提,财旺是人旺的自然结果,只有人旺了,只要人旺了,则财才能"旺",财也自然能"旺"。 财聚人散,人散财散;财散人聚,人聚财聚。其核心与"人旺地旺,地旺财旺"是一样的。你将财散了,那些跟随你的人才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知道你是可以跟随的,因而就更加愿意跟随你,你自然能够"人聚",有人聚集在一起,还有什么事业是做不成的呢?因此,财聚只是下一步而已。
同理,你将财都聚集在自己的手里,跟随你的人辛辛苦苦和你一起打天下,拼命的干活,最后却没有什么好果子,这会让跟随你的人心寒,人心不齐,这样的队伍什么都做不成。你的钱财也不过是现有的一点,再没有办法增长,财散也只是下一步而已。 散财的人将天下财作为自己的财,所以他们不怕散,因为他们的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聚财的人将自己的财看作是天下财,所以要聚,怕天下人从自己这里夺走财。所以,他就无法获得天下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