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签到天数: 142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沉默是金是不变的箴言,但在现实中,我们不免要与别人沟通,很多时候往往事起仓促而在关键时刻出漏儿。说话不得罪人就要在“圆”字上下足功夫,以圆补漏。 1.“祸从口出”时要会圆场 人长个嘴巴就是用来说话的,既然不能用胶布粘个密不透风,自然就有一捅搂子的时候,那么此时就要学会圆场。 某单位甲患了癌症,医生要亲朋不要告诉他,以免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同时,家属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由于病人心态上的积极乐观,效果不错。乙在看望甲时,大大咧咧地直说出来。甲经受不住突然的刺激,病情急剧恶化不幸死亡,引起死者家属不满,从此两家结怨。 我们常说言由心生,但很多时候就是“祸从口出”。因此说话有时还需圆一点。即使需要直接对别人提出批评时,也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语气、声调,站在关心爱护的角度,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让对方理解你的批评是真为他好,从而引起他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这样才会起到批评的作用,收到好的效果。控制不住不当之言似乎没什么了不起,是小节,但这种小节却常常使人“跌份”。俗话说“瘸腿骡子卖个驴价钱”。这话损点儿,但是领会其精神,却值得深思。有的人工作辛辛苦苦,能力也不比别人差,可就是打不了满分,究其原因就差在那张嘴上,正是一黑遮千白。有的人干工作也很卖力气,能力弱点,但言谈举止都很得体,当说则说,不当说从不多言多语,因而颇有人缘。 但是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就是心直口快,管不住自己的嘴。该怎么办呢?这时你就需要多长个心眼,要像交际场上的圆场大师学习,在“闯祸”后能够及时圆场,也即折衷有道。 利用事件的灵活性。往往有时一个问题的出现,当局者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旁观者清,有意地提及问题另一面,使之对问题有全面的认识。 古时某布政使请按察使喝酒。席间,布政使因自己的儿子太多而表示忧虑。按察使只有一个儿子,又为儿子太少而发愁。一案吏在旁边说:“子好不须多。”布政使听了这话,于是说:“我的儿子多,又怎么办呢?”那位案吏回答说:“子好不愁多。”二人皆大欢喜,大加赞赏,一起举杯痛饮。 2.巧用借口 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当中,免不了遇上各种各样的麻烦,即使你已经很小心谨慎了,但还是难免会陷进去。进不能进,退又无可退,真让人头痛,这时你就需要制造借口以摆脱麻烦。 与同事相处,有时候很多麻烦也不过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这时如果直接顶撞难免伤人,倘若能灵机变通一下,不仅麻烦处理得好,也不至于伤害同事之间的感情。而有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叫做创造借口。 在某个偶然的场合中,你见到一个非常想见的人,如一个你倾慕的异性。你很想再见到她,但太直率地闯去,未免没有气氛,或许还会令人尴尬。这时你不妨找到一个借口,比如,你在离开时,装作无意地带走了她的一样东西,或者似乎粗心地忘下了一些什么,于是,你可以再次很自然地拜访她,而你的粗心,已经给予了对方一定的安全感;你无意留下的东西,则可以成为谈话的话题。 在约会时迟到了,对方明显地不悦,这时你不妨试试创造借口的能力:“车太挤”、“表停了”、“我的经理正找我有要事商量”,这些也许是事实,但它们太平淡太正常了,以至于很难形成冲击力卸去对方心中的不快。 “怎么,我打电话给过你的同事的呀,告诉你我要推迟一刻钟,接电话的人没有转告过你吗?”这是以攻为守的借口。“对不起,我刚才已经来了,不过我们主任就站在你旁边等车,没注意到?就那个穿蓝西装的。我不太好意思过来了……”这是出奇制胜的借口。 其实,任何事情,除了它的真实原因之外,都完全可能存在一些逻辑上也成立的理由,这就是借口。一个巧妙的借口,可以把需花费半天口舌也未必能说清,甚至还会伤害彼此的麻烦化为无形。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类似润滑剂的作用。 借口还可以借助于某种媒介,很艺术地创造出来。比如,电话就是一个极好的工具。 假如一个语言啰嗦,但你又不能得罪、怠慢的同事在你的办公桌前滔滔不绝地说着无用的话语。你没法让他停下来,你也不能直截了当地推托有急事而跑开。那么你不妨写个小纸条递给身边的同事:“到隔壁打个电话给我”。几分钟后,电话铃响了,你边听边说:“什么?马上去?不行啊,我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客人,他的事很要紧。什么?非去不行……好吧。”于是,你可以非常抱歉地送走那位饶舌来客,而且也没有伤害他的自尊心与你们的感情。 借口不是欺骗,欺骗有明显的损人利己的功利性,而借口没有。世界很复杂,人性也同样复杂,尤其在工作中,有很多人不能得罪,但这些人又偏偏给你麻烦,这时你不妨制造一些无伤大雅的借口,不仅可以避开这些麻烦,也不至于得罪对方。 3.真实的谎言 如果你能本着真诚的原则,编造出他人容易接受而不伤害其他任何人利益的谎言,那是你的高明。 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肖伯纳曾经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的确,编造真实也就是真实的谎言往往更具吸引力,而且如果能运用得当,它还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而要想让真实的谎言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就需要巧妙把握好这两个步骤。具体说来,就是: (1)要合情合理,让对方真假难辨 在你陈述某种真实的时候,要尽量显得合情合理,不能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过大。要大致符合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情况。 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对你抱有某种程度的戒备与警惕,对你所说的一切也会本能地产生怀疑。这就更需要在叙说时,在合理上下些功夫。有时,不妨来一点真真假假,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的混沌局面。让人觉得你莫测高深。这时,对手的知觉是“实亦实,虚亦实”。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所说的全部内容,而落入圈套。 (2)表达要疏而不漏,态度诚恳 表达形式是言语。同时,应当辅以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的帮助。对方对你所说的内容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对你表达的感知与理解的深浅。自己的表达越明晰、越确切、越执著、越有诱惑力,对方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从而,导致其产生错觉的概率也越高。因此可以说,表达是在操纵对方的知觉。一旦开始叙述你的谎言,就要达到以乱真的地步,既要千方百计调动对方的情感,使他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又要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虚拟,使对方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要让对方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所说的,自己才能获得利益,迫使他只能作出“相信你所说的”,这是惟一选择。 为了更有效,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到对方的角度上,设身处地为对方的利益说话,使对方感到自己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缓解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诸葛亮的“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现代社会诸如“考虑到我们双方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聪明的人都会这样做”之类。如此,对方的防线最终会崩溃,自觉不自觉地会相信你所说的话。 有一年在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名酒节上,外省的一家经贸公司与贵州一家酒厂谈判,酒厂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方法。该公司欲订购白酒10吨。但贵州的酒厂如林,名酒如云,各家竞争相当激烈。究竟订哪家的,委实举棋难定。 他们在与这家酒厂的洽谈时,对这么一宗大生意,厂家掩藏起内心的兴奋,平静而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今年的货早已订完了。已开始订明年的。如果你们需要,我们设法给你们安排明年早一些的。”听了这一席话,公司当然大出意外:“是吗?前天你们还在大拉客户哪?”厂家随即摆出一副赤诚:“商场如战场嘛,你们是聪明人,会不懂那是我们的一种策略。众所周知,我们的酒是根本用不着‘拉’的,更何况过了一天,情况还会不会变?这不,今天一清早,广东一家公司才将今年的最后一批10吨全部订完。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嘛!”此一说果真有效,公司有些急了:“是的,听说你们的酒好,我们才慕名而来。我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能不能通融一下,先挪给我们一些?”厂家故作难状。 公司更加着急,好话说了一大堆。厂家这才以关怀、同情的口吻说道:“既然你们要与我们长期合作,考虑到我们的长远利益,我们可以给其他客户做做工作,每家匀出一点,给你们凑足10吨。” 公司大喜,厂家更大喜了。 这个真实的谎言,由于经过周密思考和精雕细琢,往往更有可信度,虽然这是一种谎言,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你的谎言合乎情理,它比真诚更能打动人,它是人们交往与沟通的一种生活必需。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无悖于道德的谎言都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好处。 4.办公室里话圆事自圆 所谓职场如战场,在办公室里说话就要学会圆滑,这样既无伤大雅,又能皆大欢喜。 在职场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在这正上演着一场又一场无硝烟的厮杀。在这里,不乏贪婪者,口若悬河者,斤斤计较者。而聪明的你如何纵横职场而又能做到游刃有余呢?这就需要掌握在办公室说话应变的技巧。 开玩笑是办公室不可避免的一种交流方式,但必须得到对方的共鸣才能成立。自己觉得有趣对方却不以为然,这样的玩笑,充其量不过是自己在耍猴罢了!如果拿对方的糗事当有趣,则很容易激怒对方的。 如果一个职员能看清领导喝茶时那副不高兴的神情,就不至于会想到要和领导开玩笑了。 当领导向下属板起脸时,大都是因为其下属的表现令他不满。这时受到斥责的下属不但要顺着他的意思,而且要赶快找出领导不愉快的原因,这样才能化不快为愉快。 所以,遭到领导这出乎意料之外的斥责时,应马上道歉: “对不起,我竟然开了这种无聊的玩笑!” 同时,要赶快回想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领导这么不高兴。 早上,有什么事呢?早上科长不是只去开会吗?对了,一定是开会时受到了批评吧!这么说,问题大概出在科里所提的企划方案吧! “我们科里所提的企划方案,怎么样了呢?” 找到问题的症结,就大胆地提出。 “那个企划不行!早上开会时……” 憋了一早上的闷气,领导终于可以借着这个问答发泄出来,等事情讲完时,刚才所造成的尴尬气氛,也会烟消雾散了。 午休时间是办公室里最悠闲的时候,大家只有在这里才能天南地北地聊会天。如果这天经理又刚好出去了,几位同事便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谈,不知不觉间就开始说到经理身上了。 王君做事认真,个性又开朗,在办公室里人缘很好,只是有点冒冒失失,喜欢一高兴就恶作剧一番。 不例外地,当他听到大家都在说经理的坏话时,便趁机起哄: “我也这样认为,经理实在是一位老古板,动不动就要拿伦理道德、礼仪规范来数说,他根本就不知道现在是流行新潮的时代……” 但大家却突然都变得正经八百,规规矩矩的。 当王君发觉情形不对时,已经大事不妙了,原来经理已站在自己的后面。 “怎么,我又哪里不好了吗?” 经理当场就冲着王君丢下这么一句火药味极重的话,王君这下子万事休矣! 中国有句俗话:“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这个意思就是说,别人有缺点有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令他改正,但是千万别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样的人,不仅会令被说者讨厌,同样也会令听说者讨厌。 可是大家大概都不否认,能肆无忌惮地批评别人,是最令人感到愉快的。人都有劣根性,明知说人坏话是最要忌讳的事,可是却总忍不住要说上几句。既然如此,明知偶尔免不了要对别人说长论短,那何不在说法上多注意点呢?至少要先弄清楚说话的场合和坏话的程度。 如果是充满个人憎恶情绪的坏话,听的人可能会有“这说得太过分了吧!”的感觉。像这样就已超过限度,说者不但会不愉快,反而会因情绪过于激动而造成反效果。王君的情形不算是说得过分,问题在说话的地点不对。 像上述的例子,尽管领导不在,但在办公室内总是不好。另外像公司同事常去的餐馆或咖啡厅,也都不是谈论同事长短的好地方。 可是,王君也不见得就这样万事休矣!因为平时经理对他还很满意,至少他可以利用这点来挽回面子。 在这种情况下,无理地强辩只会把气氛越弄越糟。最好的方法还是赶快低下头道歉!通常一位通情达理的领导看到下属诚心认错时,应该都会既往不咎的,至少也不会让属下难堪或下不了台。 经理听到王君的道歉后,反而装蒜似地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既然经理已经故意佯装不知了,王君这时就要心存感谢地在表面上唱和着说: “还好刚才的话没有被经理听到,真是谢天谢地!” 换句话说,就是彼此都装糊涂,这样才能化解尴尬的气氛。 可是事后,必须谨记这个经理明明听到却放自己一马的恩惠,而在往后的工作上好好地表现以作回报。
文/网络 编制/逸轩
中画网欢迎您
这里是心灵的港湾 这里是音画的殿堂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7 00:31 , Processed in 0.04712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