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是一种给予 于 2011-7-28 20:58 编辑
涨 价 杂 谈
——收入和物价的赛跑可否交换位置
文/爱是一种给予
背景:一夜之间,我所居住的小城早餐提价了,普通碗7元、大碗9元、加碗10—12元不等。有人说,为什么不问一问老百姓同意与否,其实从来都没有问过,所以,问从何来?
从来没听说过杀猪的要问猪,是杀还是不杀,如果问了,还能成功杀吗?不可能!!如果还能问,那就不存在杀,屠夫有屠夫的职业道德,猪也要有猪的生命准则!
房价、油价、电价、水价、菜价的每一次上浮,在织金乃至全国,谁看见哪一个组织、部门问过百姓可以涨价与否,都没有,行业协会没有,工商联没有,物价局没有,发改委也没有,哪怕是曾经看见。常常能看到的都是有跌的趋势才问,要跌不跌,于是我们知道了,跌,绝对是要研究的,而且要研究几个月才有微跌的结果。
杀猪只是一个游戏,不允与猪商议,说杀就杀,还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杀之而后快,整个过程没有谁看见滚热的鲜血流淌过时思考对生命的尊重;说涨就涨的物价,同样是对以人为消费的这个群体之不尊重!哪怕是有一次在相关部门组织下的价格听证会假装对人的尊重。
这个国度的收入永远都不能和物价同步,工资永远都是在物价的上涨后屁颠屁颠姗姗来迟,还要在人们民不聊生高压之后才动身走来,这让人们努力去回忆起30元养活一家人和3000元养活一家人是一样的道理,唯一不一样的是人们被富裕了,收入被提高了,其实谁都知道,活法仍然没变,都仅仅是在努力的养活一家人,要说有改变的只是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而已,存折余额从原来的3分变成了现在的30元而已,只是现在的30元连养活一家人一天都不够,所以这并不能牵强的说明人们富裕了,因为并没有定义富裕所应有的特征之盈余现象所在,由此又可见,现在的社会并没有大字报上说的那样小康,仅仅还停留在温饱而已,仅仅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已。这样的现象我理解为捆绑,收入和物价之间同步上浮的捆绑而已,它如同高房价下的按揭捆绑一样,当捆绑上了,那就做一辈子口的奴隶,做一辈子房的奴隶。
当人们开始看一些去思考另一些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那些关乎真正民生最重要的顺序问题重要性。这里并不是夸西方国家的制度如何如何的优越,至少人家的收入、福利永远都是走在物价之前,于是在还能解决温饱的同时他们还有盈余所产生的积蓄在合适的时候每年都可以出去旅游1—2次,如果要用不同国度相同标准去调查幸福感的话,这远远不是我们可以只用“被幸福”这个现代词语去反抗的态度就能平息心中不满的感觉,我们唯一能告慰众生的是,关于幸福,我们的标准不同于他们而已,我们的幸福依然如同这个社会一样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于是,于是我想到了这个GDP超过日本而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度是多么的脆弱,因为它永远都无法面对前缀“人均”二字的验证,我们常常看到的都是甲国GDP与乙国GDP的比较,极少看见甲国人均GDP和乙国人均GDP之间的比较,不是不比,而是不敢比,所以是认真思考“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这两个词之间的本质区别的时候了。
如果存在两个极端主体,所谓“人均”就会不约而来,一个月收入1200的基层人员和另一个月收入10000的白领合在一起,人均收入就可以达到5600元,一个无房者和一个有4套房的温州炒房客合在一起,人均住房就是两套,这样的人均太幸福了,幸福得泪流满面。
用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东西,1.2元一碗织金荞凉粉每个摊位卖100碗能给老板带来80元利润和4元钱一碗每个摊位只能卖25碗给老板带来同样80元利润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虽然商品的无形价值提升了,但消费人群却下降了,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是“消费才是爱国”,如果同样多的人群去消费涨价后的商品,一是不现实,二是苦不堪言,如果非要打上爱国的商标,那可以说这是一种痛苦的爱国。当少去了所有人群的消费,那能说明的问题是现金周转率降低了,这个社会人民币的运转缓行了,就像用上浮存款准备金率让人民币周转人为缓行遏制通胀一样,当失去了大众群体的消费爱国不是爱国,而是“被叛国”。
猪肉价格从前个星期的14、15涨到了现在的17、18,就连骨多肉少的小排也涨到了16、17,幸好有一种叫O型口蹄疫的病毒出现了,这绝对是可以毁灭某些奸商在不经商量的这场涨价浪潮中的种种“美好”愿望。
夜很深了,我想到了在收入分配严重不均下的不作为究竟算不算一种渎职,是或不是,7元早餐的涨价就在那里,不6不5.
想你们了,中国音画我的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