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活着?这个观点真的有点奇怪,难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为别的什么活着不成?过去,我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作过深究,总觉得“工作需要+家庭需要﹦生活内容”,其实这样想和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前些日子,我有位已定居加拿大十几年的朋友(桥梁工程师)回国探亲,在聊天说笑之间,他戏称咱们中国人“活得很累”,劝我们要“为自己活着”。朋友走后,我一直在思考着他的那句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中国人自古就是勤劳﹑善良和节俭,为了家庭和孩子,他们一辈子都在付出和奉献,再苦再累都不会去埋怨什么,他们有着太多的“义务”,就象春蚕到死丝方尽那样,从来不为自己个人的生活着想。一辈子,我们都是为“别人”活着,就象一只扯线木偶―――一个被“生活观念”操纵着的木偶。不是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拚命地挣钱﹑攒钱﹑守财,为的是留给子孙,留给后代,希望子孙们以后能有个好的生活条件,这是为了什么?因为,中国人太看重血缘,太看重亲情!所以,我们心甘情愿去做一条“老黄牛”。 我们为孩子的婚事担心,为孩子的房子“买单”,甚至为孙辈们去操劳……直到有一天,当发现自己头发白了,手脚开始不灵活了,身板也佝偻了,吃东西时感到牙齿不好使了,才惊叹光阴似箭,才感悟生命的短暂,才留恋生活的美好。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为自己活着吧,不要等光阴逝去才猛然省悟到:噢,原来我没有很好地享受生活!我们一辈子的劳作,换来的只是一把时间碎片和对生命的感叹!
我们只需尽好本份:将儿女养大成人,使其独立于社会,我们不需要也没有必要为孩子们铺设“未来之路”,把以后的日子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奋斗,自己去拚搏。过度地溺爱孩子并不是好事,没吃苦就得到没有好处。别让他们成为“福窝里的孩子,温室里的花朵”,对孩子多一点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少一点物质上的奉献,让孩子多体验生活的艰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自己活着,就是把享受生活的权力留给自己,把未来的打拚交给孩子,它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我们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只要条件允许,别对自己吝啬,该花的花,该吃的吃,该穿的就穿,该玩的还要玩。我们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攀比,没有必要看着别人的脸色,更不需顾忌着别人的议论,要活,就活出有别于人的精彩。
朋友说得对,中国人是要转变生活观念了。在国外,成年的孩子,大多会将父母的给予视为耻辱,视为自己的无能,他们不愿接受父母给予的命运安排,更愿意自己去拚搏闯世界,他们愿意活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之下。
为自己活着吧,也放孩子们一条“生路”,让他们去经历风雨,去看属于他自己的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