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签到天数: 60 天
[LV.6]常住居民II
使用道具 举报
如果你问个人于世间法中的修行有什么底层逻辑的话,我一定会告诉你这两个词语:当下承担,允许发生。
看看我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于生活中的“所言所行”,就知道你现在到了哪个维度了。
我们常说,这个**的“巨婴”越来越多了,其实所谓“巨婴”就是当下承担的反面。
因为习惯依赖父母,依赖权威,依赖强者,依赖他人,依赖**;遇到一些问题就会习惯性退缩,养成逃避型性格。
与之对应的就是“当下承担”,这种承担并非“理性思考”后的趋吉避凶,那只是另一种“逃避”。
承担意味着主动而非被动;是当下的由心而发,而非理性思考。
举个例子,如果你和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一起走在马路上,这个时候他突然脚下一滑,你需要思考后再去搀扶他吗?
这就是当下。
另外,不要被消费主义“活在当下”的广告词洗脑了,因为你无需“活在当下”。你活着就在当下,于当下你本就活着,而非是刺激你消费的潜台词。哪有脱离当下的活着,更没有脱离活着的当下。
至于我们现在因为一些“**事件”的影响,做好事都要“思前想后”,都需要“先考虑自己的收入情况”;甚至考虑之后是“不扶”。
如果说这“当下”就是你的本性本心,是你的佛性;那么那些“**事件”的影响,其实就是在泯灭人的“本性本心”,就是在遏制你的“佛性”。
如此自然“有担当”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也就普遍缺少责任心;恶因自然会结恶果,而恶果需要更多人“被动承担”。(网摘)
第 二个词叫做“允许发生”,古人讲“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简单理解就是对于“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去指指点点了;对于即将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进行无谓的劝告了;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责任了”。
其实,就是要允许那些“不如意,不称心,不同观点,甚至不好的,不对的,于自己所想相符与不符”的事情存在和发生。
因为就算你不允许,这些一样存在,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包括生与死;但因为你的“喜恶”,也就有了偏执。
另外,想想你有没有过因为别人的错误而去抱怨,有没有对别人的所言所行而心生芥蒂,有没有因为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想法就想着反驳和排斥。
很多人告诉你要有“平常心”,但若是连那些“不同”都无法接受,又如何“平常”?
接受硬币的正面出现不是平常心,因为有正面就有反面,正面和反面是一体的。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更要明白“允许发生”不是“认可发生”,更不是妥协,这才是关键所在。如果说允许发生的是“心”之主动,妥协和认可发生只是一种“价值观”的一次选择。
正所谓:承本心以御世,允万态而修心。
人,是需要不断提醒的,如果真想修行,那就先从这两件事开始吧!(网摘)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7 10:45 , Processed in 0.034491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