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宽窄巷子,暮色已然悄悄接近。暮色掩藏了冬日的萧索和城市里灰蒙蒙的空气,反倒为古香古色的老巷子,添加了一抹神秘的朦胧。虽然是大年初一,天气尚有微寒,但宽窄巷子里仍然是行人如织,游客们往来穿梭于廊前巷尾。家住附近来散步的老人,利用假期来增长阅历的年轻人,携三五亲朋好友休闲的中年人,全都面带满足,步履悠闲。时而高谈阔论,时而低语嬉笑,时而惊呼赞叹。那些高檐白墙的老式建筑上,那些或苍劲或挺拔的树上,都挂满了串串红灯笼。耳边不断传来浑厚的四川方言和小吃店里劲道十足的川味吆喝,让空气中似乎弥漫着很足的“辣椒味”,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新年气氛。人一到这里,似乎脚步也变缓了,有了些“成都式的悠闲”。
第一次来成都时,大概是十年前了,那时候可没听说过成都有个宽窄巷子。反倒是从一个摄影展上看过一幅黑白照片,上面一个身着旧军装的老汉,在一个残破的巷子角落蹲着,摆卖面前一箩筐的水果。这大概就是我记住这个地名的开始,那时候对宽窄巷子的印象也大抵如此。前年因为公出,又来了这里,那时候宽窄巷子已经是很有名的一处景致了。经过整修的老巷子里面,满是酒吧、小吃和工艺品店,跟北京的后海、南锣鼓巷等酒吧一条街非常相似。
宽窄巷子作为一个风景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这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与大慈寺、文殊院并列,是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据说成都城原是秦朝张仪所筑,有大、少城之分。而到了清朝初期,康熙又选派了千名兵勇在少城残破的基础上修建了“满城”,不过老百姓还是习惯的称之为少城。当时这千名兵勇就是驻守在宽窄巷子这一带。所以宽窄巷子里,其实基本上都是清代至民国时间的建筑风格。
夜幕终于降临,华灯初上的宽窄巷子展现了另一幅风情。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沉浸在老巷子的悠远历史中,或陶醉于高亢的川剧外,或品味着百变的成都小吃旁,或流连于精致的蜀锦刺绣里。
转了两圈,尝了著名的成都“三大炮”糯米年糕,吃了麦芽糖做的“糖画”后,终于重新来到“香积厨”解决晚饭。虽然叫做“香积厨”,这里可是鸡鸭鱼肉全都来得。上一次来这里,就被这里的“酸萝卜老鸭汤”迷住了。白白的一钵汤,沉积着炖的烂烂鸭子块和酸萝卜,没有任何的装饰和花俏。但鸭子的油性和浓郁融合了酸萝卜的激越,让酸萝卜的味道变得醇厚;而酸萝卜的酸掩盖了鸭子的土性味儿和油腻,使一钵汤变得爽口又鲜美。捞起一勺汤,在品味甘醇浓郁之后,咬一口酸萝卜,那酸味瞬间冲破甘醇从牙尖流淌至牙根,在刚刚感觉好似酸倒了牙的那一霎那,又消失在喉舌间,只留下丝丝淡淡的余味徘徊。
忽然想到,似乎成都的食物都是这样的,一股浓郁包裹着一份激越,让两者融合而互补,产生一种独特的味觉感受。川北凉粉、担担面等等等等,莫不如此,这就是成都味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