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区西北方向,有一处著名关口,名叫“镇虏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隘口之一。
由于该段长城建于几座山脊的鞍部,关前道路弯弯曲曲,不到关门,便看不到关口,所以这段长城又被称为“撞道口长城”。
由于该段长城未经开发,普通游客很少涉足,属于人们俗称的“野长城”。几百年过去了,略显破败的撞道口长城静静的矗立在山间,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曾经的故事。
相对其它野长城来说,撞道口长城的城墙保存相对完好,徒步路程也较短,攀爬难度和危险系数都不大,所以成为众多北京市民的轻户外首选地。
2015年的9月6日走撞道口残长城;那段经历直接拿无法忘怀。撞道口长城分修缮部分和野长城部分;野长城终归是野长城,还是有很多地方损毁较为严重,一些路面上的台阶已被磨平,石砖间隙处长满了杂草,一些烽火台更是已经面目全非。
登上烽火台远眺长城,残破的墙体尽显沧桑,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和战火的洗礼,依然屹立在群山之中,让人不由得惊叹。如今辉煌已不在,只能从这些断壁残垣中去想象这里往昔的荣耀。
北京境内的古长城有600多公里,但开发为景区的只有几十公里,想要完全禁止游人攀爬野长城,或许有些不切实际。
最重要的是,野长城的损毁程度也是千差万别,有些野长城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但有的野长城保存相对完好。所以,对于野长城的管理不能“一刀切”,还是应该采取分类管理、堵疏结合的方式。
对于一些保存相对完好的段落,应采取开发与保护结合,对于一些危险系数较大、损毁较严重的段落,应加强监管,同时统筹做好修复工作。
让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能够流传下去的同时,也能造福国民,教育百姓,这才是长城的最大价值所在。
那次穿越探路时的手记遇到麻烦;好多照片有所损坏;所留照片随色彩有点不遂人意;但是还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