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开头这几句,尽管没啥生僻字,但其实挺难懂的。薇,也就是野豌豆苗,可以食用。作,是初生的意思。在这里,说的是野豌豆苗刚刚破土而出,长出了嫩芽。曰,是语气助词,没实际意义。莫,念暮。因为这个字的结构是日落在了草丛下面,于是就有了日暮的意思,所以,古代莫字通暮。亦和止,在这里都是做语气助词来用的。所以,岁亦莫止,就是岁暮,也就是年终。这四句说的是啥意思呢?目前通行的翻译版本是: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这其实就是还没有真正理解这四句诗的意思。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呢?这几句诗,如果去掉那些语气助词,剩下的几个关键词儿,就是:薇作,归,岁莫。这其实是在反复念叨他们这一拨人出征服兵役的时间和上头原定的返乡时间。即薇菜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出的家门,要服役到岁暮,即年底的时候才能回家。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靡,无。靡室靡家,就是无家无室。这里的家室,主要是指老婆。玁狁,读险允,指的是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西周时期称玁狁,春秋时期称北狄,战国以后开始称匈奴,大唐时期称突厥。后来统称北狄。一直都是北方地区最大的隐患。所以,古有“南蛮北狄”之说。直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才将其彻底驱逐出中原,流落到中亚一带。据说,土耳其人一直认为自己是突厥的后裔,土耳其的英文发音也跟突厥俩字的读音类似。遑,是空闲的意思。不遑,就是没有空闲。启居,都是跪的意思,不同的是,启,是跪的时候身板直挺挺的,屁股不跟脚后跟儿挨在一起。而居呢,就是跪的时候,屁股靠在脚后跟上。上古时代,就用这两种跪的方式来休息。所以,启居这俩字,在这里就表示安宁悠闲的生活。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挺累的,都不如坐着和躺下舒服,搞不懂古人咋回事儿。莫非,是因为当时距离从类人猿进化过来还不那么远的缘故?这四句是说,自从出来服役以后,就过上了没有老婆的单身汉生活,也没有了往日那种正常的悠闲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玁狁的入侵。重复了两遍玁狁之故,表现出对玁狁入侵的切齿痛恨。三观特别正。对于为国应征出战,则没有一丝抱怨。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柔,是说豆苗已经由嫩芽长成了柔嫩的叶片。这其实是说,他们出来服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尽管,出来的时间并不算久,可已经就开始想家了。忧心烈烈,相当于忧心如焚。载饥载渴,是一个固定的句式,相当于又…又…。所以,载饥载渴,也就是又饥又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是问候的意思。这里是说,由于没有个固定驻扎的地方,也没法找人捎个信问候一下家里,更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后面三句都是在解释自己忧心如焚的原因:在外面服役,不仅缺吃少喝,生活非常艰苦,而且没法跟家人联系。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刚,古书里的解释,是少而坚忍。按我的理解,应该指的是此时的薇菜已经枯干了,变硬了。岁亦阳止,是说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份。古人认为,十月纯阴无阳,为了讨个吉利,就把十月称为阳月。现代诗经名家程俊英认为,北方十月,薇菜已经凋零,所以,这里的阳月,应该是指农历四月份。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诗经》里,则连解释都没有,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