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辞旧迎新,元旦感怀(随笔散文之一) - (一) 匆匆转眼,又是一年跨年,明明还有许久的时候,心情竟不自然的开始了淡淡的忧伤,有着不舍,有着怀念,有着迫切,直至年末的今天,2020年的尾声就来到了我们的眼前,这个时候,心情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平淡,许多繁杂的心思汇集在一起。当初陪自己跨年的人还在那座城市,还在老地方;有的人和老友,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离去,显然,感受到了身边同辈的朋友就这样越来越少了,免不了凄凉萌生;不一样的是彼此之间年龄又长了一岁,感情又更加递增了。又感受到了时光就这样在我们的目光中,真实日新月异,崭新激情。
细想和追忆,这一年发生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是非冷暖,是最好的诠释,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总是在那飘然的时光中感概,追忆盘点着得与失,又计划着明年所要追求的东西,一切的一切就在这种情境中潸然而过,也仿佛感觉到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又和大家一起站立在一个新的起点和平台上,接受新挑战;如果一个人不会总结属于自己的那些过往,那也是心地上的一种悲哀,更是一个麻木不仁、碌碌无为的真实表现,因为思想已经被那些满足所替代。而我,却在元旦来临时总是爱去联想和追忆,去感触那些前后的继承和发扬。
因为,“元旦”的由来是有个历史传说,据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给我们这么一个华夏的国土留下了最真实而有说服力的历史佐证,很是暖心。
中华民国时期,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是,在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欢庆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