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一定好好跟你们说话。”这是欣雨睡前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在深夜里,她看着熟睡的老公、抱着她胳膊的女儿,他们是那么安静,一股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那天欣雨下班回到家,开门的那一刻,她看着老公和女儿在沙发上看电视,不知道哪里来的尖酸脱口而出:“下班早不知道做饭啊,嫁给你这几年就没吃过现成的饭。光知道看电视,这次才考了多少分,还不赶紧写作业去。里里外外全靠我一个人,我真是上辈子欠你们的!”
整个晚上,这个小小的家都是在欣雨的抱怨和使劲摔门、刷碗、拍桌子各种声响中度过的。而老公和女儿就像已经习惯了似的,躲在各自的卧室里一声不吭。他们的沉默,是对这场独角戏的“习惯”,也是最大声的呐喊。
这样的夜晚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愧疚,欣雨经常面对。
“白天发脾气,晚上下决心”,是太多人的真实写照。我们把好脾气留给了陌生人,把糟糕的自己留给了最亲近的人。事后想想,根本没有多大的事,或者别人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但当下那一刻,脾气就像跑了气的气球一样,任谁都控制不住它。
我们做很多事情都喜欢计算一个成本,发脾气也是一样的。坏脾气给老板会被开除,给客户会蒙受损失,好像只有给家人才不会有“损失”。他们依然会冲我们笑,会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可是,伤害就是伤害,发生过的事情谁也抹不去。
曾看过一档电视节目,有位嘉宾这样讲述自己的经历。
有一天他在家,正在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而大吼大叫时,一通电话打进来了。接电话的他瞬间调整了姿势,调整了语气,调整了嘴角上扬的角度,俨然一个职场精英。
儿子很不解地问,为什么爸爸可以对别人这么彬彬有礼,但是对我却脾气这么大?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把家庭当成了垃圾桶,让最坏的情绪倾泻而出。
家庭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我们可以摘下面具不做任何伪装。我们总是对家庭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希望家人可以接纳我们,给我们最大程度的包容。
所以,对家人容易发怒,像是人之常情;能对家人保持和颜悦色,却是一种可贵的修养。
最爱的人,应该经常看到我们最好的模样。
我的妈妈是一个“窝里横”。在外面,她温文尔雅、知性大方,可是在家里,她就像变了一个人。曾经我怪她怨她,直到最近两年我为人妻为人母,我好像有一点理解她了。
每天下班回到家的瞬间,那扇门就是我们与外界尘嚣之间的一扇门。脱掉高跟鞋,解开领带,希望以最舒适的姿势躺在沙发上。在心理上,也希望找到一个舒适的角度:儿女乖巧,爱人体贴,父母温柔。
可是,人生不可能每天如意,事与愿违的时候,我们便忍不住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就像曾经我的母亲,她可能也希望在她发出“求救信号”的时候,有人能走过来抱抱她,告诉她,“没关系,有我在。”而我也在每次发脾气时,老公的一句“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中,就得到了些许安慰。
我们都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看到,渴望被倾听。
一个好的家庭,可以允许坏情绪,但不要“以牙还牙”,更不要各种暴力。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家人的内心、家人的需求。
我们组建家庭是为了爱,不是为了生气。既然是深爱的人,那就好好去爱,把和颜悦色留给家人。
也让我们珍惜那个容忍你发脾气的人,他们爱我们,所以我们也不要伤害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