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4|回复: 0

从鬼谷子与孙子兵法看古人的智慧,成大事者,以此为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2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6-1-2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舍得”,这个词其实与纵横家的代表作《捭阖策》(又名《鬼谷子》)是颇有渊源的。舍得与“反应”相同,反应出自捭阖策一书中的反应篇。这两个词的意思是,先得到,然后再舍去,其实留不下什么,所以这只能算是小智慧,而先舍去,然后再得到,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自古一来,凡是想成大事的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舍得”的精神。在捭阖策中的第二篇,就是反应篇,在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也是非常基本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所谓的“反应”究竟是何物?方法解释的很简单,那就是从时空以及思维这些方面去分析问题,甚至还可以将这其中的术的相比之术总结出来,可是有个问题总让人不得其解,那就是其中对于正反的问题解释。

       反应的前面说反而求之,但是到了后面却又说知人始己,看起来像是自相矛盾,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关于这反应之术,知己知彼就是其中的正应,而知彼知己则是反应,事实上其真正的意思是这样的吗?想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从《孙子兵法》中说起了。孙子兵法中有两句名言: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而捭阖策中也有几句相似的名言: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在这两本书中,都有关于正应和反应的问题。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明确思维的基点,这个基点就是阴阳变化和捭阖有度。正或者是反,看似相互对立,但实际上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孙子兵法中写道:以正合,以奇胜。在这句话中,正合,其实就是我们先前提到的正应,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而后面的奇胜,则是指反应,与知彼知己相对应。按照哲学的思想来看,正应就是指量变,所谓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明朗起来,所以没有正应也就没有质变,而这个质变就是反应。从现在的**经济来看,如果一家公司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从很多个方面开始准备,例如:优秀的产品,合格的团队,便利的渠道等等,只有这些最基本的条件全都做好之后,才有可能逐渐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公司市值。通过基础的量的不断积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从而达到实质性的改变,其所采用的就是反应思维。

       先前提到的两部兵法,在我国的文兵法历史上都是一流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孙子兵法是从整个面上细致到一个点,而另一部则是由一个点延伸到整个面上,这也是为什么王老教出来的两个徒弟,跟自己不是一个流派,都是兵法家。说到这里,那么这个“舍得”究竟代表了什么含义呢?就要从施行计划的格局来进行分析。评判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楚这个人究竟能不能够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有没有舍得的精神。这么说的原因,其实就是从人的本性上来考虑的。古往今来,凡是涉及到“计谋”一词,无不是通过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克敌制胜的,就像是现在的种种骗局也都是一样,全部都是基于一个人对于金钱等事务的渴望,才使得骗子们能够得逞。

 

       这两部兵法也利用了人性的贪念,来分析谋划的。例如兵法家的观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替换到捭阖策中则为:人还没有什么动作,而利益则已经在路上了。这个道理对于谁,都是弥足珍贵的,无论是商人还是白领,亦或是仍旧在深造学子们,倘若能够将其彻底领会的话,一定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非常大的好处。在佛教的禅宗里有一个词,叫做:明心见性。明心,就是要先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见性,就是知道自己原本的本性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两点,我们就能够发现自己的本心,这也就是正应,是基础。而通过不断地修炼本心,苦苦熬炼之后,完成上述阶段,明白舍得的含义之后,就会进入一个质变的过程,这就是反应。不过先前说过了,正反看似对立,实则却相辅相成,想要获得成功,就要将对立的正反两面相互结合,才有可能实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5 07:37 , Processed in 0.054049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