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1|回复: 0

[闲情余味] 将生活拉出穷忙的深渊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2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4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看了一本书,是普利策奖得主,记者戴维·希普勒写的《穷忙》,他关注的是在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那些被**所忽视的穷人们的生活。


  美国人信仰美国梦,崇尚庶民的成功,认为主要足够努力,即使出身低微也能够改善自己的命运,这种文化基础让穷人们天然就很难获得同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资低是工人本身的错,因为工资低不过就是说明他的劳动价值低。在美国的大环境中,贫穷总是带有原罪的气息。”


  戴维·希普勒指出,贫穷并非完全是个体本身的问题,是整个**的教育、医疗和住房,就业、税收和福利,乃至性别、地域和文化都不能给予穷人更多便利,相反,“很多麻烦与贫穷是相伴相生的”,因为穷,受到的教育少,精力有限,忙于应付生活的琐事,很多**的陷阱、骗局、压榨都让他们更容易中招,他们深陷在穷忙的深渊中,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穷,永远都是一个‘系统’问题。”戴维·希普勒承认,在一个富有的国家做一个穷人,比在一个贫穷的国家做一个穷人要难过多了。


  这种**问题在我们国家也存在着,很多低收入的人群并非不够努力,而是缺乏技术含量,用特别廉价的价格出卖着自己的劳动力,没有期待,缺少梦想,每天只顾忙着应付眼前的生活,“他们的个人错误造成的后果更严重,而个人努力的回报却更微小。”


  穷,并非完全是个经济指标,即使那些收入能够糊口的人,也可能会因为精神和情感上匮乏,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而堕入穷人的范畴。戴维·希普勒将此定义为“经济能力最低,并且面对与之俱来的各种问题的**阶层。”尤其是在这个物质决定一切的**中,“贫穷就像一个流着血的伤口,它会削弱防御能力,它会降低抵抗力,它会引来捕食者。”


  穷人们辛辛苦赚来的钱,却很容易一夜之间失去。比如被别人忽悠进了传销组织,生病了去医院被医托骗,签下难以保全自己利益的合同等等。


  大量背井离乡的打工仔基本都是这样的命运,夫妻分离,母子分离,就是为了赚点辛苦钱,但这份微薄的薪水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将孩子丢弃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家不成家,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爱和管教,早早辍学、未婚生子,然后又出来打工,又加入穷忙一组。


  一代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代代穷,穷得看不到希望。


  网上有一种言论,说穷人不应该非要多生孩子,生下来也就是保安和送牛奶的这种命运。这话说得很刻薄,但现实真的可能是这样,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最后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一代代,将穷忙的生活模式继承下去。


  这是**问题,你或者我,都解决不了。不过,作为个体,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打破这种穷忙的锁链。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要回到家里,将工作和家庭全部兼顾起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补上孩子所缺失的关爱,给孩子一个正常的家庭。


  穷忙的人往往只顾眼前的糊口之事,看不到长远,穷也会叫人丧失温情,缺乏理解和同情的能力。不过就算是丈夫不配合你,孩子也是你的。别忽视他们,别以为只要赚够钱就能改善孩子的命运,不,钱永远赚不够,孩子的未来永远都得他们自己去赚。


  在今日的中国,没有背景和金钱的平民要出头,依然只有读书这条路是相对公平的。读书,不仅可以改变阶层,改善命运,更可以赋予一个人在精神层面的丰满和升华。哪怕是稍微比别人多懂一点知识,也能多点眼界和视野,让生活多一些可能性。


  作为父母,你给他们最大的福利就是把他们拉出穷忙的深渊,不要再让他们像你一样,早早的就两手空空的走向**,毫无选择,毫无办法,被这势利的**踩在最底层。


  留守儿童常常不仅是学习上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缺爱的问题。母亲守在身边的孩子,即使日后依然是低收入者,但母亲的爱最起码能让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开朗,这,也是一种未来奋斗和生活的资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6-4 21:01 , Processed in 0.031935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