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6|回复: 1

[闲情余味] 从局外到局内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2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8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局外到局内:观局、入局、设局、定局、解局、破局、救局

  人都有自我正当化的倾向,这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堪,我们都是自我欺骗的大师:压抑本性、选择性失忆、否定现实、逃避心理、归咎他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更与**同化,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带上虚伪的人格面具、甚至不惜抹杀真正的自我……背叛他人,万劫不复,背叛自己,又该当何罪?然而,谁又不曾欺骗过自己呢?

  每个时代都是混乱的,世界只是你心的幻影。一旦摆脱岁月的假象,这世间便美好了起来。所以这辈子学不完的古琴,看不完的书,爱不完的人,下辈子可以接续。是你的,永远是你的,直到你也不想成为你之时。

  孤独。不求人看望,不期待被想起,断绝所有与外部世界的连接,赤裸裸直面自己内心,直到逼出真实的自己,而后一点一点更深地认识它,同情它,消融它,成为虚空,成为众生。人熬得过恐惧熬不过孤独,宁愿被吓死也不能被闷死,可以跟老虎做伴儿却无法跟自己做朋友。

  岸虽然已经不同,水还是那条水,只是时而混浊时而清澈,这不妨碍水声如昨,山色依然还是山色,客官还是客官,民歌也还是民歌,从古至今从未变改。愿再听一曲者可顺流而下,另有它途者亦无妨离舟游闲于岸。这些不打紧的事体,来日或许又再相逢,亦未可见。

  如果可以,我想邀你与我同乘此舟沿江流而下,一阅时光峡谷中的水岸山色。此地此时人皆相传有一歌者,善唱山歌而自称这些古老的民歌皆为前人所留,不避年月,毕竟也只是抒发了他人胸襟,至于自己是否留情在内,世人闲谈有说绝不可无,有说也许歌者已将自己抽离在歌声之外,才有那些山峡回响中的阴影、日光,甚至水面映照在崖岸上的树丛、山花。人间的传言终归就象这江水一样,分不清那些混淆的是来自哪个自以为水滴的水滴,又与哪个或哪个水滴并不相同,唯取一瓢吟而忘却时代,唯有民歌者的歌声依然质朴如在,若有兴致,不妨与我同试。

  用自己的双手,去破除命运界定,让愿景变成了现实,容貌的更易,是不服输的勇气,一个梦的结束,是另一个梦的开始。繁花几许,经年一梦便好;落英随风,叶绿根深又浓。

  破局首先需要的是一双慧眼,能够识别他人的计谋。如不然,晕乎乎地走进去,成为他人盘中之餐,怎能破局?陷入僵局之中,如果不能引起警觉,就这样一直陷在里面,等到醒悟过来时已经是无力回天,这样的局面何以破局?所以,能否识局,对于破局者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识局的方法可以是不拘一格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人生当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块肥肉砸到你。

  所谓观局,就是在破局前对敌我双方形式的考察,是破局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观局,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盯着一处不放,结果损失更多。观局,还要有大局观念,因小失大,丢掉西瓜捡芝麻这样的行为是相当愚蠢的。观局,还要有长远的筹划,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能做好权衡,尽量获得最大的利益。观局,不能只顾敌我两方势力的权衡,要有开阔的眼界,把握大局势,考察局外力量,争取获得局外者的支持。

  所谓稳局,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力量还没有足够强大,还不能与对方立即抗衡的时候,不要让这个局的敌我斗争趋于激烈,趋于白热化。而让对方停下来,麻痹对方,让他休息一下,让他歇口气,喝点水,悠哉悠哉。而这个时候,你就有足够的时间走出被动的局面,最终打乱对方的计划,铸成破局之势。因此,看似平静的稳局之中往往却是锋芒暗敛,静若止水的局面背后有蠢蠢欲动的力量。

  从这里可以看出,有时的退是为了进一步的进。当取胜的时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要敢于退,等待时机,不能盲目地进。兵贵神速,是用兵的一般规律;缓兵之计,也是指挥上的常见之法。战争中的情况多种多样,行动计划,则应有张有弛。以退为进,在兵法上是说,以退却为手段来达到进攻的目的。

  缓兵之计,在兵法上是说,暂时使势态缓和,拖延时间,以便从中脱离危险。更多的是用于不利形势下,争取一段喘息的时间。

  破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心急。故益以缓兵计,保存自己,发展自己,相机而动。破局者若能深切体悟缓兵计的智慧,将大有裨益。

  破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充满着斗智斗勇的激烈和坚持道理的忍耐。而很多时候,或许就在你的眼前,有细小的利益显得唾手可得。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道理,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应全局整体思考的寓意。鼠目寸光和只追求眼前利益者难成大事,有句话说得好:你能看多远,你便能走多远。

  破局者,唯有把目光放长远,不光顾眼前的得失而悲喜,方能成就大器。

  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看看他身边围绕的都是些什么样子的人,通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数是因为志趣相投,并且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一个相同的事业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创业进步的伟大目标;而有的人纯粹是为了吃喝玩乐而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的只是在一起赌博、胡闹的随意性;而最可憎的应该是那些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走在一起的,他们内外勾结、狼狈为奸。所以,根据不同人所交结的朋友不同,我们就可以来认识所考察的人是贤才,还是不肖的坏人。这样,我们就能对他人保持警惕,避免被他人所利用而掉进他人所设的局里面。

  贤士是永远和贤士趣味相投而在一起的。俗话说,鱼爱鱼,虾爱虾,乌龟爱的是王八。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的北洋军阀集团,是怎样在"物以类聚"这一规律下聚在一起的。

  但求掌握全局,不因贪小利而失大局。这是破局者所应铭记于心的法则。有的人从小的地方观察入微,但是反而会忽略了大的问题。有的人能把毫厘之差算得一清二楚,但是经常忽略对天下形势的了解;有的人对小事一点也不放过,对于大事常常会感到困惑不解。对局之中,把"抓大放小"之计用在正道上,则多少有些悲壮和凄凉的色彩。大难当前,有人主动站出来代人受难是一种牺牲小处,完成大局;为了渡过暂时的难关,而被迫放弃眼前的利益也是一种抓大放小。

  要做到"抓大放小",应该有了长远和总体的把握,就如多了一只眼睛。这只眼睛长在身外,高屋建瓴,从上往下俯视。这样,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能看到自己,也看到对方,看到事件之内,也看到事件之外,看到现在,也看到过去将来,因此能做出英明的决策。

  一个复杂的局,里面各项事务层出不穷,纷纭复杂。破局者如果想要事必躬亲,对于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做到亲自过问,都想要做的完美无缺,这样的破局者,恐怕只能被那些琐事缠身,终日疲于奔命。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抓关键的智慧。

  一场局,里面复杂的事务当中,总有最为关键的部分。如果抓住了关键,也就能够很好地驾驭全局。至于那些非关键的琐事,大可以交给他人去处理。千万不能让那些琐事占据和浪费了你的心智。

  有人说:聪明而懒惰的人可以做将军,聪明而勤奋的人可以做参谋,又笨又懒的人可以做士兵,又笨又勤奋的人只会添乱。将军之所以能够懒惰,是因为他很聪明,这种聪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懂得选拔利用人才,而不去亲自做应该下属做的事,这是秉要执本。

  所谓观局,就是在破局前对敌我双方形式的考察,是破局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观局,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盯着一处不放,结果损失更多。观局,还要有大局观念,因小失大,丢掉西瓜捡芝麻这样的行为是相当愚蠢的。观局,还要有长远的筹划,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能做好权衡,尽量获得最大的利益。观局,不能只顾敌我两方势力的权衡,要有开阔的眼界,把握大局势,考察局外力量,争取获得局外者的支持。观局的眼光不能狭隘,只见一处不见全局;观局的眼光不能近视,只盯着眼前不顾长远。

  什麽是局?用game来解释最为恰当,局就是一场多方博弈的游戏。

  站在主局人的角度,可以将局分为四个阶段:设局、布局、做局、胜局。站在入居人的角度,可以将局分为四个阶段:观局、入局、定局、败局。

  做局与破局

  设局:

  每个城市的市容建设、城市化、新区扩容都是政府工作重点,在城市化的背后的成片开发,由于出让量与出让时间、出让对象的确定、出让方式与条件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这是高房价的原点,当城市面貌改观、交通条件改善、市民生活提升的时候,设局就完成了。

  作局:

  本来,城市化以及市政投入来自于公共财政,取材于纳税人。但由于土地出让收益具有一次到位的特征、一锤子买卖的特点、基数大并可通过行政规划建制进行扩容,短期是一个无限的资源,故衍生了中国特色的地方土地财政现象。

  为了用好地,建设好城市,取信于老百姓,必须作局。

  其一,必须规划出代表一个城市的区域;

  其二,必须规划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区;

  其三,必须为中等城、大都市各类市等设定交通规划并加速城市面貌建设。

  没有人不支持政府的此举,因为城市交通发达了,面貌改善了,人气旺了,就业点、产业补给点就多了,一些与房地产投资投机相关的因素才会活跃起来。老百姓从计划年代的福利房置换出新居,哪有心思考虑其衷?

  其实这就是房价高速上涨的三条线索,房价首先在代表一个城市的区域取得突破,再就是城市新区房价比照中心老区进行不断攀附,最后是城市整体素质大提升带来房市的全面繁荣,繁荣的代价就是高房价。

  要破局,破高房价这个局,解铃还须系铃人,政府如何对待城市化以及城市建设,政府从何来源进行城市化建设,政府如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决定了其作局的程度。所以,破局就是落实城市化的资金来源,量入为出,先让城市的腰硬起来再谈大规模城市化,而不能跟风。一个城市没有素质支撑,没有普遍居民的生活支撑,仅有繁华与虚荣,后果必然掺杂着经济同时发生叫过热的现象。

  如何从“局外人”成为“局内人”

  1、摆正位置,以积极热情的姿态,全身心投入新的集体之中,永远不要把自己视作环境的局外人,站在环境之外来评价环境。同时,要看到工作单位人员组成和各自的经历、性格与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要善于倾听,注意观察与思考,不断吸收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把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作为自己宝贵的人生财富。

  2,调整心态,以平常心看待得失荣辱。任何人进入全新的环境,有距离感和陌生感都很正常。宽容自己,给自己一定的适应时间,并放低姿态,准确地定位自己,这就是一切从头开始,谦虚好学,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与展示自己的才能。

  3、羽化自己,自尊自信。不要过早地给自己贴上丑小鸭的标签,从而在潜意识里设置一道交流的屏障。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我能给他们带来青春和活力,何况我是新人上场,出点纰漏也没啥,等等。

  4、学习《金枝欲孽》中,各位小主用自己的心计很快融入了后宫的名利场。在职场,你可以通过共事拉进彼此的距离,可以表现真我的风采,让真诚冲淡弥散在身边的陌生因子;尽快熟悉并融入企业文化,不要让大家老以为你来自外太空。

  据国外研究,受人欢迎,俗称有人缘的人,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善于倾听,尊重别人隐私,谦虚适度,勇于承担责任,有错坦诚道歉,不过分讨好别人,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而不受别人欢迎的人,人格特征表现为: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功利,过于依赖,嫉妒心强,自卑,偏激,退缩,充满敌意等。

  从“局外人”到“局内人”

  不过,是否我只是用自己的偏见代替了以往的偏见?当然,没有哪个人能够彻底摆脱自己的偏见;但是,反思不同思想派别在关于访问者如何更适合调查上的深刻差异,这是值得去做的。

  有一种观点是**病理学(socialpathology)的。这种观点的代表是20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调查运动,它在中国曾经很有影响力。该学派从事访谈以解决**问题,并假定只有访问者拥有理解**大图景的正确观点。另一种观点来自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它寻求局内人(insider)所无法看到的文化中的模式。这就是为什么马林诺夫斯基坚持认为访问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他不能研究自身的文化。在这两种情况中,访问者被视为一个局外人(outsider),拥有受访者所不具备的视野。当这种倾向和理论偏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会变得尤其强大,会纵容一些学者放弃那些不符合预设的理论框架的事实。

  日本人类学家柳田国男曾是马林诺夫斯基的学生,但与他老师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只有“局内人”才能理解文化。只是,究竟谁是局内人颇有暧昧性。柳田国男认为,对日本的任何一个地方而言,自己就是文化的局内人(culturalinsider);但是在他之后的一代学者把这种观点扩展至“东亚共同圈”,视自己为中国和朝鲜的文化局内人。当然,这里没有客观的分界线。我来自美国的乡村地区,所以我认为自己更多地是沧州乡村而非沧州城市的局内人。柳田国男视角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个“局内人”从事调查,具有以地方形式来描述文化的优势;但是这样做也有劣势,即它会让研究者想象自己的观点就是当地人的想法。对研究乡村中国的学者而言,存在一种“先入为主”的危险。有一个例子就是对地方知识的使用。我曾经和一位中国同事在乡村从事研究,我们在庙中看到一尊雕像,从其服饰和面部来看,很明显它是观音。但是我想知道当地村民是如何谈论这座雕像的,所以我问他们这是谁?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佛像究竟是谁,只是称它为“菩萨”。可是在他们要谈论更多的时候,我的中国同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甚至补充说雕像是宋代风格的。礼貌地讲,他关于中国文化的“完整”知识,令他无法了解我想从村庄的角度理解地方的信仰。

  关于历史人类学的经验来得很早。历史人类学经验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自己的研究方式,也改变了我看待他人工作的态度。首要的是,它教会我始终对任何类型的先入之见保持警惕。关于开展访谈和使用数据的最好方式,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已经有着强有力的方法论观点。以“局内人”或者“局外人”的身份从事调查,各有其优势,完全没有必要断言某一种方法是唯一合法的。历史学家对使用访谈抱有含混的态度。许多学者面对书面记录,才会感到更加安全。较之局外的观察者的书面数据,他们不怎么重视口头证言。情况确实如此,只有非常少的年老村民可以读书写字,只有很少的书面记录可以保存下来。但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写作,所以上了年纪的村民拥有对名称、事件乃至整个文本的极强的、逐字逐句的记忆力。在纯粹数据之外,历史调查让我们得知自己所熟悉的人们的真实想法。

  局外管理——无关生智、局外生慧

  深入局内,认清本质、以道驭术,才能身处局外

  深入局内,被局内击碎,并超越局内,才能照见智慧

  进入无关和局外,你就是宇宙的核心

  只有拥有高效协同组织,让企业自动运营,透明管控,方能身处局外

  企业现状剖析

  一、企业3年没什么变化!

  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终端市场价格越来越透明,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简直是红海!

  如履薄冰——辛辛苦苦做个单子,一不留神出差错,连成本都搭进去了!

  二、管理越来越难,发展遇到严重瓶颈!

  交待下去的事总是做不好,还经常出差错!

  业务管理完全失控,不知道都干了些啥!

  缺人、缺人、还是缺人!

  企业氛围差,老板喊加油、员工喊加薪!

  三、**忙、乱、烦、累

  从鸡叫忙到鬼叫,救火、陪客户、招人……身体垮得一塌糊涂

  不回家吃饭是正常,回家吃饭不正常;愧对父母、愧对家人

  总经理成了总指挥、总打杂、总救火

  ……

  企业一把手该做什么

  当然,上述情况是企业一把手无法忍受的,那么,企业一把手到底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呢?

  众所周知,一把手该做的是抓大事,什么是大事?就是战略,什么是战略?简单的说,战略就是企业确定了行业和商业模式后,未来三到五年要做到的程度。

  我们都知道,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做的,比如销售、服务、生产、财务、行政等事情。企业遇到的事情层出不穷,解决了这件事却又冒出另外一件事,就好比打地鼠游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人是处在各个部门里面的,我们把部门称为“组织”。即:事-人-组织。如果焦点在事上,就永远无法根治问题,事情就好比脸上的痘痘,层出不穷,而要彻底解决痘痘的问题,则需要调理人体内分泌系统,同样,要本质上解决事情,就必须管理好做事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管理焦点应该在“组织”。

  既然企业的战略目标要通过组织实现,因此,一把手该干的事就是:搭建一套高效的团队管理模式,打造一支高绩效团队,去实现战略。

  标准化建设

  实现战略,就要化战略为目标,然后将目标落实到行为,再对行为进行标准化,进而使公司自动运转,一切尽在掌控,组织高效协同,员工快速成长。

  所以,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战略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国内外优秀企业均是标准化的典范。如麦当劳的品牌标准化、服务标准化、运营管理标准化、员工培训标准化。标准化意味着快速复制,即使换人,效率和品质也不会出现太大差异,一旦员工把标准贯彻到每一个基本动作,变成习惯甚至本能,那么这种力量无人能及。

  局外管理

  1.有的人能将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成果,变成自己的薪酬,有的人则不能。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我认为,这种差别源于这两类人做笔记的方法不同。具体来说,就是“积极记录”的人和“不记录”的人的差别。善于总结和积累的人,可以将经验转化为丰富的资历,而这种资历与个人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且密切的关联。

  2.工作笔记是为“遗忘”而准备的。工作,不是仅围绕一件事情展开的,它要求我们每天处理很多事情。而要想把所有工作都出色地完成,必须集中精力先处理眼前的事务。因此,一个好方法就是你把后面要做的工作先写下来,然后把它暂时忘掉,这样你才能集中精力处理眼前的事务。工作成果以及工作中的灵感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存储。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在脑海里是不现实的。唯有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你才可以放心地“遗忘”。如此一来,你就少了许多负担,可以轻松地处理眼前的事务。这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3.即使大脑会遗忘,但是笔记本上有记录,这就好比把创意锁进了“保险箱”。不仅是创意,每天的体会、工作上失败的教训、从成功中得出的经验等,都可以锁进你的“保险箱”。

  4.准备三个工作笔记本:记事笔记本、航母笔记本、日程笔记本。灵活搭配使用三个笔记本,并以便利贴作为辅助。

  5.记事笔记本有两个用途:任务管理和记录灵感。所谓任务,是指需要做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会把应该做的工作尽可能细化到最小单位,然后进行分类,记录在笔记本上。

  6.在与上级确认之后,就可以把该页撕下来贴在航母笔记本上,如果再将决定和与之对应的策略一并记录在航母笔记本上,就可以保证不会有任何信息被遗漏。

  7.记事笔记本是记录零散信息或尚未成熟的想法的笔记本,它终究只是开始做笔记时使用的工具,千万不要认为想法还不成熟就不记录。总之,无论如何,先记下来再说。如果认为日后能用得着,别犹豫,马上记下来就对了

  8.集合信息的航母笔记本:将写有灵感、思绪的记事笔记本上的有用信息粘贴到航母笔记本上,在航母笔记本上进一步提升、扩充。通过航母笔记本,零散的信息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此外,也可以将复印了重要邮件或者网页资料的纸张、宣传材料等贴到航母笔记本上。事先做好剪贴整理,就可以省略搜索资料的时间,规避资料丢失的风险。航母笔记本是工作上需要的重要笔记本。作者的航母笔记本是最常见的装订式笔记本。

  9.管理日程安排的日程笔记本

  10.全天候的工作笔记法:记事笔记本、航母笔记本、日程笔记本这三个笔记本可以互相搭配,灵活运用在工作上。同时为了有效使用每一个笔记本,还可以辅以便利贴、电子产品等。坚持用记事笔记本准确地记录信息,再将记录信息的纸张贴在航母笔记本上,充实航母笔记本之后,再用日程笔记本随时提醒自己工作进度,最后用电脑整理成文档,打印出来。这就是我的工作流程。

  11.同一策划案的相关内容要记在同一页。我在工作中一定会遵守“PDCA”这一流程。PDCA是指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改善)这四个步骤。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进行,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12.对于必须立即执行的任务,应该立刻将其内容逐条记录在记事笔记本上,因为记事笔记本可以随身携带,而且可以经常翻阅,这可以帮助你记忆。任务完成后,从记事笔记本上撕下该页内容,贴在航母笔记本上,并将该任务的执行内容、注意事项一并记在航母笔记本上,以累积经验与知识。最后,实施阶段中的注意事项与结果,用红色笔记录下来。这就进入了所谓的收尾阶段。

  13.写截止日期的日期便利贴。日期便利贴的粘贴位置是笔记本的右侧,并且要露出页面一些。如此一来,只要一翻笔记,就会看到贴在右边的日期便利贴,自然而然也就会提醒自己必须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

  14.策划的第一个阶段是提取关键词。这时候,请将所有能想到的关键词都写出来放到桌上。规定一个时间范围,10~30分钟。限定时间是为了给自己压力,使自己尽快写出关键词来。之后我用思维导图先理清自己的思绪,再串起来。策划的第二个阶段是利用外出的时间来想点子。一边欣赏车窗外的风景,一边思考。边看风景边思考,能够有效地刺激大脑,点子就会很神奇地产生了。

  15.会议笔记:做会议笔记重要的一点是,一开始就要写明“本次会议要决定什么”。会议让人觉得无聊的原因在于,没有作出任何决定,没有任何成果,当然就会有徒劳无功的感觉。另一个重点是“本次会议决定了什么”。在开会之前,必须将会议的具体内容在开会时解决了。许多会议都是没有结果的。若明确了这一点,开会才有意义。开会时,在设想和收尾阶段,思考三点:①何时(when)②谁(who)③做什么(what)

  16.把无聊的会议变成展现自己能力的良机。假装自己就是决策者,对需要决定的事情进行设想。不管你是新人、骨干还是管理层,你都可以这样做。年轻的时候,常会厌烦老被逼着参加各种无聊的会议。其实,不妨在会议中设想一下决议事项,将设想内容写下来,再与会议结果对照,看自己预测到了哪些事。这可是让自己不会在开会时睡着的秘诀。培养预测未来的能力,以**的心情猜测谁的意见跟自己相同,抱着这样的心情开会就能让无聊的会议现场变成刺激的**场。而且,如果你的设想与结果不同,还可以从差异中领悟出作决定的窍门。

  17.会议记录的秘诀:作会议记录关键是要列出席次,并记录下出席者姓名及发言内容。因此,你要画出会议室的座位安排图,然后在座位上写出参加者的名字。不同人的发言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下来。

  将一页纸分为笔记记录、关键词、概要三栏,上课时仅需在“笔记记录”一栏书写。复习时,将重点部分与疑问写在“关键词”一栏里,最好再整理上课内容,记在“概要”一栏里。这一做笔记的方法不仅能在上课时派上用场,在复习时也助益良多。

  三栏内容如下:①会议记录;②疑问事项、关键词、点子;③会议要点。

  18.自我投资最关键的是明确回报。时间和金钱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所以,只有把学到的东西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与资历,才算学有所成。不妨在笔记本上把目的和成果写下来。一年左右的短期投资最为合适。

  19.职场人士为参加资格考试而学习时,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以下三大事项:①思考为了什么而考资格证书(目的明确化);②想象考取之后的自我价值提升(资格证书的运用);③设定考取资格证书的时间并制订计划(设定期限和制订计划)

  把取得资格证书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清单的形式列在记事笔记本上。把设想和结果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别记录,如果进展不如预期顺利,就要思考原因,迅速改进。另外,职场人士的学习和学生时代的学习不同,没法拿出充分的时间,因为总有工作要做,所以必须灵活运用有限的时间来高效学习。

  秘诀是把工作笔记本和学习笔记本合而为一。为了把工作中的零散时间当成学习时间来用。在工作上,个人是无法完全掌控时间的,必定会有等待的时间。

  背诵之类的学习作业,最重要的是反复进行,而工作上的零散时间正好可以用来背诵。我在同一个笔记本上记录着许多内容,在等待的时间里,既可以学习,又可以复习研讨会的内容,甚至还可以就读过的书籍作深入思考。笔记本也是一个剪贴簿,可以把参考资料上必须记住的内容复印下来贴上去

  20.“A书评”读书笔记法。读书是自我投资的重要途径,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可以通过读书间接获得,读书是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读书要活用!在书读完以后,马上从书本内容中筛选出“要做的事情”记在笔记本上。读书笔记等同于“行动计划”。因此,我自己把这种读书笔记法称为“A书评”(Action书评,即应用书评)。

  比如,以我读的《请将读后感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上》这本书为例,我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高效的读书技巧。读完以后,我写在笔记本上的A书评主要有两点:封面建档(为读书会准备)、学与用笔记法(从现在开始)这两点仅仅是记录下关键词。后期尝试实践。

  21.读书的价值在于学以致用。“A书评”这种方式整理读书笔记的,我都是按逐条罗列的简单方式记录的。为什么要写得如此简单呢?因为实行的时候,要尽量把该做的事情简单化。越简单越好。记住一点,最终留在记忆中的其实只有关键词而已。劳心劳力,在笔记本上洋洋洒洒写下很多字,回头查找起来麻烦不说,阅读起来也是一项大工程。但是,只要在笔记上列举几个关键词,反而能够轻易唤醒自己的记忆。

  22.最简单的剪贴笔记法。总有一些书本上的语句让人爱不释手,总想写在笔记本上。这时,把书本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剪贴

  23.研讨会上如何做笔记。因为对职场人士而言,不能带来回报的学习就没有意义。我们参加会议的目的不是记录或整理要点,而是要从中领悟到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东西。

  参加研讨会或培训时,首先要想好自己打算从中“带回什么东西”,并写在笔记本上,如果内容不多的话也可以写在日程表栏外。原因就在于,大脑对你决定要从研讨会上“带回去”的内容特别敏感。当演讲者讲到你一开始就设定好的主题的相关内容时,人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起来,大脑也会下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

  对于要带回去的东西,一两项就足够了。不要太贪心,一次就想掌握好几样东西是不太现实的。哪怕这次研讨会只能提供一项有用信息,那也是把别人经过多年摸索得出的经验或成功模式轻松转化为自身知识的一次机会,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4.研讨会人脉资源。要将这些人变为自己珍贵的人脉资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兴趣。即便是资历很深的演讲者,要一次就记住陌生人的信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提问者给人的印象能与演讲者自身的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比较容易让演讲者记住了。他会因此记住那个在会场上提问的人。我制作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笔记本,作为礼物送给一些书的作者和演讲者。

  25.在研讨会上获得的人脉资源是自我投资的最大成果,因为人脉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在构建工作上的人脉网络时,可以用笔记本来管理名片。同时使用笔记本和名片夹来管理名片——缩印。对于工作上频繁联络的人,可以把他的名片复印贴在笔记本的封面内页

该用户从未签到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18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稳局,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力量还没有足够强大,还不能与对方立即抗衡的时候,不要让这个局的敌我斗争趋于激烈,趋于白热化。而让对方停下来,麻痹对方,让他休息一下,让他歇口气,喝点水,悠哉悠哉。而这个时候,你就有足够的时间走出被动的局面,最终打乱对方的计划,铸成破局之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4 03:27 , Processed in 0.033790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