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的全称为World Wide Web,即全球广域网(万维网),是一个包含各类信息的无限网络。在WWW的世界里,URI(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资源表示、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HTML语言首先由当时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工作的Tim Berners-Lee提出。随后,由于美国国家计算安全协会(NCSA)推出的Mosaic浏览器(the Mosaic browser)将HTML语言推广并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接受。
在20世纪98年代,伴随着网络与各种网页(web)的爆炸式的发展,HTML语言也显示出勃勃生机。在初期,HTML语言得到各种各样的改进和拓展。对于HTML,商家和网页制作人员都遵循这些标准,对于写出向说明书这一类东西提供了条件。
1995年9月,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支持完成的HTML2.0被推出,由此可以对到1994年末形成的一些惯例进行规范。这些HTML规范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并不在意这些标准的讨论从未取得过一致,而是致力于吸收接纳广发的新特性。金光后来对于它的执行标准的协商从来没有取得过一致意见,但是他仍然提供了可采纳的大致范围。
许多人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就是HTML文档应该在不同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平台之间都表现良好。人们希望之设计一种文档的版本,就可以被所有的人看懂。如果不是这样,网络这个无国界的东西就会成为一个混乱不堪、充满风险的地方,从而最终对于所有加入到其中的人来说,价值大打折扣。
W3C组织经过一年左右的实践努力在1997年初推出新版本HTML 3.2。他们在HTML3.2中作了许多重要的改动。它在不同的浏览器和工作平台上都能正常工作。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是使软件提供商有信心开发更高级、多样的版本。
网络先驱们也在这么做,每一个HTML的版本都试图能够反映各个行业的需求以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以使他们投资在网络上面的时间和精力不会白白付之东流,也不至于让刚刚设计出来的网页刚过几天就由于标准的改变而不能够再用。
在最近的两三年内,技术人员通过对HTML风格、结构、嵌入对象等的扩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使用功能,发展到现在的HTML4.0。更重要的事,该版本的推出使得不通语言写出的文件能够较容易地翻译成国际通用的语言,大大加快了网络及自身的发展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