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七绝·垄上】第16法
诗/三笑
碧水青山是我家,披星戴月种甜瓜。
何如辛苦不知苦,垄上耕开万朵花。
——次韵寒烟友
第17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唐王翰《春日思归》:“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邪,音ya,二声,牙音。若邪: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城东北);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七绝·水书】第17法(新韵)
诗/三笑
一水千滴墨染成,挥毫而就世人惊。
不知多少春秋度,且使书山日月倾。
注:赏海岳友《七绝·观地书》有感!
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章《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金党怀英《立春》:“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七绝·耕耘】第18法
诗/三笑
明媚春光暖八方,此情我道是寻常。
不知秋季谁收获,一梦耕耘一世香。
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王涯《塞下曲》:“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七绝·柔】第19法
诗/三笑
万缕阳光耀我眸,春风拂面甚温柔。
不知柳下箫声起,岸上卿卿脚步留。
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如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明田僧《题福教寺诗》:“残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七绝·情】第20法
诗/三笑
阳光送我千丝暖,我送阳光一世情。
醉里不知夤夜冷,横箫又念到天明。
第21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如唐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宋邵雍《天津感事》:“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七绝·醉】第21法(新韵)
诗/三笑
桃花开处有清魂,才霸江南第一人。
诗画风流流百韵,不知墨宝醉谁心?
注:游江南第一才地(唐寅园)有感!
唐伯虎的诗、书、画三绝,堪称千古第一风流!令人敬仰!
第22法:
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如唐李商隐《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清周准《蝴蝶词》:“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七绝·扇】第22法(新韵)
诗/三笑
桃花坞里觅仙踪,幽径传来洗扇声。
逸步池边才子见,不知是梦梦玄中。
注:游唐寅园“才子洗扇”景有感!
唐伯虎经常对画在扇子上不满意的画洗掉重画,表现了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令人敬佩!
第23法:
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如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若个:谁,那个);唐张继《与贾岛闲游》:“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七绝·诗】第23法
诗/三笑
狷吟一扇落花诗,飘逸疏狂怎个痴。
醒后醉中花下老,不鞠车马几人知?
注:游唐寅园赏伯虎诗有感!
第24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如宋俞桂《溪流》:“云脚才行又复开,一声隐隐只空雷。家僮忽报溪流涨,知是前村落雨来”;宋晁冲之《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七绝·画】第24法
诗/三笑
九鲤仙人送墨来,解元从此画风开。
丹青谁染山河秀,知是江南第一才。
注:九鲤仙子送墨,出处:唐寅园民间传说。
唐寅,字伯虎,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人称“唐解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