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4|回复: 1

[闲情余味] 幸福在哪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2-11-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方人经过了几百年,才发现以前追寻幸福的方法是错的。我觉得,也许再过一百年左右,全世界的人都

会有这样的想法,最后都会不自觉地走到佛制定的这条道路上来,因为只有这条路才行得通,只有这样才

会获得幸福。原来那种只有物质才能让人幸福的想法与说法,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一个死胡同了。一方面

人类自己不会幸福,另一方面,大自然也不允许我们过这样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能源,地球供养不起,

人类别无选择,都要走这样的路!所以,只有懂得怎样生活,才会在轮回当中获得相对的幸福。

信仰—幸福的来源

另外,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在其它生活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人幸福感是不

一样的,有信仰的人的幸福感会远远超出没有信仰的人的幸福感。

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有信仰的人可以在混乱的社会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身份,在精神

上有一个依处,明确了生存的目标;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有信仰的人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物欲,多多少

少地知道物质不可能给人类带来最终的幸福,他们的欲望相对来说不是那么严重,因而相对比较幸福。

幸福的途径

我以前也说过,释迦牟尼佛不但在空性、无我、光明这方面是超凡绝伦的,仅仅在追求世间的暂时幸

福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只有佛陀的思想,才是跨世纪的伟大思想。

以后我们要尽量地过这样的生活,只要有车开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名车;只要有表带就可以了,不

一定要有名表;只要有衣服穿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名牌……少欲知足当然不是叫你不要穿衣服,不要吃

饭,那是不可能的。

戒律有一个不能逾越的原则,就是不能要求凡夫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佛陀非常透彻地了解凡夫的心态,

凡夫什么可以做到,什么做不到,他很清楚,所以佛不会有过分的要求。他不会说,所有人一定要过艰苦

的日子,而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把时间节约下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做,首先我们永

远也不会幸福,其次我们永远也做不出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大家务必要三思!

《亲友书》中有个偈颂是这样说的:“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

富翁。”佛陀谆谆告诫后人:在所有的财产中,知足少欲是最为殊胜的,所以应该恒常知足少欲。知足的

人即使没有财产,也是真正的富翁,因为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究竟的大安乐。

《环球科学》杂志2007年第4期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变得幸福》,文中指出:“1不要专注于目标

;2抽空当当志愿者;3习惯适度;

4争取满足;5练习活在当下。”其中也没有说要挣很多钱、穿名牌、开名车……可见我们以前的观念

都陷入了误区。
释迦牟尼佛非常了解物质、金钱与人的欲望之间的关系,没有钱的时候,人是什么样;如果有了钱,人

的心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他才给我们量身定制了这样的生活模式。

凡夫却不知道自己的心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的趋势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只认为物质生活会带来

幸福,因为我们今生没有很多钱,没有当过超级富翁,虽然前世当过,但早就忘了,所以对物质没有一个

真正确定的定义。当物质生活跟我们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多数人会想往物质财富,认为只有金钱才是消灭

一切苦难的万能解药。

真正有意义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只有到佛教里面去找答案。其他诸如哲学等世间学科根本无法回答

这个问题。他们往往认为,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的人生意义,就是及时行乐,趁着活蹦乱跳的

时候,要抓住当下,尽情享受,然而,尽管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浪费了自己的生命,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破坏了生存的环境,结果还是不幸福。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他们寻找幸福的方法出了问题。

对多数人来说,了知这些是有很大必要的。继续追求物质生活?还是换一种更有意义的活法,这对我

们的人生去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得到这样的人身,听到殊胜的佛法,还有一定的时间去修行,这是我们极为难得的一次机会。除此之

外,世间的任何其它东西都不会如此难得,不要说世间人很羡慕的名利、财富等等,哪怕是珍贵无比的如

意宝,我们前世都曾经拥有过,将来也一样会拥有,但这些东西并没有给我们今天留下任何好的结果。

我们一定要知道,就像汽车的用途不是燃烧燃料而是运输,燃烧燃料只是汽车的“生存方式”,在消

耗燃料的同时,汽车也要管运输一样,人的用途也不是吃喝玩乐,吃喝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之一,但不是人

类生存的最终目标。

什么是人类的最终目标呢?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这个答案永远也找不到;但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

要做的,就是珍惜现有的机会,好好地修行,更好地服务一切众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了一段网文,
茶清 一壶三碗而知足
呵呵
所以说 禅茶一味
味 清而久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中画网 ( 蜀ICP备11021737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6 22:31 , Processed in 0.046471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网要文明 发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3 YinHuaBBS.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