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金时代》
本帖最后由 时空剑 于 2012-7-20 22:17 编辑 <br /><br />最新最快视频------请点击进度条从头开始!<EMBED height=45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750 src=http://share.vrs.sohu.com/716650/v.swf&autoplay=false&xuid= wmode="transparent" invokeurls="false" allowScriptAccess="never" allowNetworking="internal">
第一集 黄金的力量
2011年5月14日,一条爆炸性新闻迅速占据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当时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法国人卡恩在美国纽约被警方逮捕。他被指控对一名酒店女服务员进行了性侵犯。
卡恩的被捕,成为了当时全世界热议的话题。其有一种说法最为耸人听闻:那就是美国原本承诺要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91.3吨黄金,下落不明,而据说卡恩掌握了美国黄金储备失踪的证据,因此遭人诬陷。
在美国的肯塔基州,有一个叫诺克斯堡的小镇。在一座不起眼的两层建筑地底,一道重达24吨的安全门后,深锁着美国政府所拥有的相当一部分黄金储备。而据说,卡恩所知道的191吨失踪的黄金,就是从这里运出的。
从1940年诺克斯堡开始修建的那一天起,这里就长期驻扎着美国国防力量最精锐的部队,300多辆坦克和1万多名士兵常年守卫着这里。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诺克斯堡都是一个极其陌生而无比神秘的地方。
为什么黄金会得到如此的重视?这种金属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呢?
黄金是人类认识最早的金属。早在1万多年前,人类就发现,黄金的颜色鲜艳美丽,给人以阳光般的温暖。古埃及人把黄金比喻成太阳,还把黄金看作神圣之物。
从竖立在世界各大基督教堂顶上的黄金十字架,到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黄金五星”标志,黄金被摆在神龛中、被镶嵌在神圣的建筑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黄金,作为塑造权威标志的最佳金属。
与此同时,人类逐渐发现贵金属的物理属性比较稳定,更容易保存和流通,是最为理想的交换媒介。所以大部分的国家,也相继选择黄金、白银、或者铜、铁作为自己铸造货币的原材料。马克思曾这样说道:货币天生不是金银,但是金银天生就是货币。
1816年,英国率先制订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在世界上首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黄金作为货币的制度。正是由于领先于世界的制度文明,英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一个引领世界,走向现代文明的英国把世界甩在了身后,自此,一跃而成为“日不落帝国”。
古往今来,不同文明的人们都在追求黄金。黄金的魔力,强大到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古迦太基是一座黄金城市。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眼里,迦太基人是不折不扣地经济动物,他们笃信人生在世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黄金。然而黄金最终带给他们的不是幸福,而是毁灭。
印加是传说中的“黄金帝国”,这里的人擅长金、银、铜的冶炼和加工。十五世纪上半叶,印加帝国总人口达到了600多万,进入了全盛时期。但正是弥漫在整个王国的黄金的气息,却引来了西班牙人的血腥入侵。屠杀与掠夺,使印加帝国与它的灿烂文明从此消失。
200多年前,第一部《英文大词典》作者、英国文学家约翰逊悲愤地写到:黄金是腐朽人类的最后堕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也提出过这样的疑问:“黄金是人类发现的,其价值也是人类所设定的,而人类在它面前,为什么总是微不足道呢?”
黄金,既承载着人类的梦想与荣耀,又见证了人类的仇恨与贪婪。它激发了人类成就伟大的雄心,也诱惑出隐藏在人们心底的罪恶。黄金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让人类痴迷,也让人类困惑。我们该如何面对黄金?对于我们个人,对于国家,对于世界,黄金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1_1:}学习了黄金永恒的很 小李轻风 发表于 2012-7-11 1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习了黄金永恒的很
问好小李轻风。
黄金,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在当今世界经济危机频发之际,人们为何重提金本位?因为无论是货币体系还是其它领域,没有规则约束只靠信用是无法长久维持的。 第二集 黄金转身
1971年2月15日,一套全新设计的英镑从英格兰银行的铸币厂运出。人们惊奇地发现,一直以来被神话人物和历代君王头像所独占的英镑图案中,第一次出现了新的人物。被誉为“科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艾萨克•牛顿的形象出现在了一英镑纸币上。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然而到晚年的时候,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 1699年,55岁的牛顿成为了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驱使久居象牙塔、性格孤僻的牛顿,毅然决定中断自己的学术生涯而降贵屈尊于一项如此世俗的工作?而牛顿又怎样改变了黄金与英镑的关系,使得他的肖像最终会出现在英镑之上呢?
从君王到牛顿的肖像变换,其实记录的是黄金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的重大转折。
牛顿以治学般的严谨与苛刻,确立了每盎司黄金对应3英镑17先令101/2便士的标准。这个数字成为一个坚定的承诺,上到君权神授的国王,下到市井中的黎民百姓,人人都无法逾越。坚守契约这一信念像条纽带,牢固地使英国同黄金站在了一起。
黄金成为货币,其实并不是英国的创举。早在他们之前,从波斯帝国到马其顿帝国,从罗马帝国到拜占庭帝国都有着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可是日复一日的货币贬值,把罗马送上了衰亡的道路。罗马帝国也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供人们去追忆他的光荣岁月。这几乎是任何一种货币乃至一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究竟用一种怎样的方式,解决这个难题呢?
16世纪末叶,靠着走私胡椒和军火起家的英国首富格雷欣,敏锐地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当面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人们会将成色饱满的那些贵金属货币储藏起来,或者熔化,或者流通到国外。英国因此在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一“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规律,在1857年被英国经济学家亨利•麦克劳德总结为“格雷欣定律”。
当时的格雷欣认为,只能是由伊丽莎白一世下令恢复铸币的足够成色,履行货币发行中国家对人民的契约承诺,才能渐渐恢复堂堂大英帝国、女王陛下以及所有英国商人的国际信誉,确保其在欧洲贸易中不受不足值铸币的损失。契约是立国的根本,女王也不能例外。
伊丽莎白一世不愧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她采纳了格雷欣的意见,成立了皇家商业交易所。以皇权作担保的契约形式,成为了商业贸易的护身符,奠定了英国重商主义的基础。英格兰逐渐开启了伊丽莎白一世所领导的“黄金时代”的历史大幕。
1816年,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形式来发行纸币英镑,英国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现代国家。
在一张张凝聚着黄金力量的英镑背后,开始站立起一个名叫“大英帝国”的巨人。英国人抛开了宗教方面的争议,埋首在战舰、货船和账簿之中。整个18世纪的英国,铸币的成色从来没有被故意降低过,货币总是可以自由兑换。
此后的200多年中,世界大多数国家紧随着英国的脚步,先后渡过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各国在黄金为载体的契约体系下,互相信任,共同合作,促成了世界经济进入一段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黄金小故事:牛顿人生的后三十年
艾萨克·牛顿是一位极其天才,又极其多面的人。牛顿辉煌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31岁之前,他主要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在物理、数学、天文等多个领域里做出了跨世纪的贡献。而在1696年之后,他便开始从事货币领域的工作,表面是是任命为皇家造币局监督,实际上他就开始从事着炼金术师的职业。
牛顿接到这个新职位非常高兴,一来年薪比过去增加两倍,二来这是属于政府官员,从此之后可以真正踏进上流社会,做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立即搬到伦敦走马上任,蒙塔古为他安排了一个高级住宅。从此牛顿正式弃学从政。
尽管牛顿弃学从政了,但从本质上讲,牛顿始终是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个政客。他把过去科研工作中的精神带到了所掌管的英国皇家铸币厂。他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就把造币工作搞得焕然一新,不仅理清了造币厂长久未清的糊涂账,更重要的是他提高了货币的质量,让当时以打磨钱币来赚取额外费用的人们无计可施。据资料记载,英国早期的铸币都是手工制作的,非常粗糙。牛顿认为货币应该按照正确的重量和纯度来铸造,个体差别越小越好。于是他不断研究改善铸币生产工艺,新币在精度、纯度和图案花纹等各方面都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同时减少了货币的造假率——他创新性地在铸币的边缘上设计一些锯齿状的花纹,以防止铸币被打磨,这种设计延续数百年,有效地扼制了打磨铸币的犯罪行为。
在改革欧洲货币外观的同时,牛顿也在努力在价格上厘清货币与金银间的数量关系。 1717年9月21日,牛顿在其货币报告中,分析了欧洲各国以及中国、日本、东印度的金银价格情况,认为英国当时的白银短缺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他建议不再用白银进行铸币,同时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为0.9)3英镑17先令10又1/2 便士。自此,英国进入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尽管直到1774年白银的非货币化才完成。1816年利物浦伯爵成为联合王国首相以后,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沙弗林金币用22开(11盎司或者91.67%的纯度)标准金铸造,重量为123.27447格令,含纯金113.0016格令,从法律上首次确立金本位制。1821年,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纸币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如果从1717年牛顿确定黄金价格算起,到1816年英国从法律上确定金本位制,再到后来1815-1914年“英国霸权”100多年的历史,金本位制在英国事实上存在了200多年。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2005年,在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的纪录片《英国最伟大的君主》中,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们分析了十二位英国君主,并为他们评分(根据六项指数,如军事力量和影响力等,满分为60分),伊丽莎白赢得了最高的48分。
众所周知,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是历史上有名的“童贞女王”。相传她在加冕之时佩戴上了一个戒指,寓意是将她的终身都托付给了这个国家,由此可见她对于接手英国王位的责任以及决心。作为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不列颠帝国海上传奇的奠基人,同时更是英格兰宗教改革平和化及民族统一的坚决倡导者和执行人——她本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教徒,为了在宗教极端派之间寻找到一条折衷的路来走,她恢复了国教,让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并修改了教义教规: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不承认教士沟通神与人的中介作用;认为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教徒能够与上帝直接相通;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她将新教徒从“血腥玛丽”的阴影中解救出来,同时也用自己宽大的胸怀包容了天主教徒的宗教信仰,她放弃展开报复,不因为是异端就赶尽杀绝,而是用一颗尊重信仰、力求统一的帝王之心包容着多元化信仰。
伊丽莎白一世这一生光鲜的“女王”头衔其实远不及她付出的努力与牺牲。继位之时的英国是一块何等烫手的山芋——当时英国正面临着最严峻的宗教分裂,然而在她即位的日子里,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可以说,伊丽莎白一世书写了英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篇章,这是一个“伊丽莎白时期”,更是一个“黄金时代”!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
人固有一死,然而苏格拉底的离去却引发了千万后人的深思与探讨,只因他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思想和言论而被处死的哲学家,也可以说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为真理而殉道的科学家,或因执着于真理而被处死的知识分子。更为重要的是,苏格拉底不是死于人们公认是残暴的专制政体下,而是在古希腊号称最珍视人类言论自由、最民主的城邦雅典,由人民按合法的程序,经过民主的投票审判处死的。
所有的历史资料都证实了苏格拉底“主动求死”的态度,依据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原本有机会逃跑,他的学生们已经准备好贿赂监狱守卫,在逃跑后苏格拉底将会逃离雅典;在名画“苏格拉底之死”中,苏格拉底的床下有一块地砖,描绘的可能就是逃跑的计划之一。
然而面对死亡的决定,他毫无惧色。“苏格拉底镇定自若,面不改色,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在场的人无不为将失去这样一位好友而悲泣。苏格拉底见状大为不悦,他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为了避免这种场面才打发走家里的人,常言道: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请大家坚强点!”苏格拉底接着在室内踱了一会儿,说自己两腿发麻,便躺了下来。送酒的人走过来摸了摸他的身体,觉得已没有热气。突然苏格拉底又喃喃地说:“克利托,你过来,我们曾向克雷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你不要忘记付钱给他。”说完,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合上了眼,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探究苏格拉底的死因,可以追溯到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和信仰——一直以来,苏格拉底都认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应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只有遵守法律,遵守契约,才能使人民同心协力,使城邦强大无比,严守法律是人民幸福、城邦强大的根本保证,他的价值远远高于个人的生命。
第二集:黄金转身
<EMBED height=45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750 src=http://share.vrs.sohu.com/716677/v.swf&autoplay=false&xuid= wmode="transparent" invokeurls="false" allowScriptAccess="never" allowNetworking="internal">
第三集 从朱元璋到罗斯福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纸币被称作“交子”,出现在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的北宋时期。与惯常使用的白银和铜钱相比,人们立刻发现纸币有很多好处,它们小巧轻盈,便于携带,于是很快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交子”在中国诞生700年之后,1694年,刚刚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发行了被称作“银单”的西方世界的第一张纸币。
从纸币出现的那一天起,以黄金为首的贵金属作为流通货币的地位和权威就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纸币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和产量固定而稀少的黄金变身而来的货币相比,它更受到各国统治者和商人们的青睐。
纸币是一个货币的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传统观点认为,信用货币的发行应当跟黄金建立固定的关系。然而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两位当权者,他们运用自己的权力改变了游戏规则,让纸币成功地脱离了黄金的管辖和束缚,摆脱了实物担保的特征,将纸币的发行寄托于国家信用。这在他们的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激起了深远影响。这两位当权者,一位叫朱元璋,一位叫罗斯福。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江山已定,强权在手,可是经过连年战乱,朱元璋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国库里面,几乎没有银子。
1374年,为此头疼了很久的朱元璋亮出了苦思冥想的杀手锏——不需要金银的抵押,不需要铜钱的保证,不依赖任何实物,就是靠帝国政权的专制与威慑,强制发行纯信用纸币。
开始进展并不顺利,老百姓自然选择的是抵触。而朱元璋在世的时候,通过大力限制商人、惩处贪官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使得纸币的流通也得到了推广。可是,当威严强势的朱元璋去世后,皇权便开始日渐式微,中央政府的信用随着一次次的纸币滥发被挥霍殆尽。
自朱元璋之后数百年中,在世界范围内人类始终伴随着纸币与黄金币值的更迭与交替。而其中,与朱元璋发行的“大明通宝”最相似、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泛的纯信用纸币,正是我们今天正在使用的以美元为标准的货币。
而这种纯信用纸币的缔造者,就是美国经济大萧条中上台执政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在国家面临危局的时候,罗斯福以极大的勇气推行新政,其中就包括了切断黄金与美元的联系。罗斯福的一系列举措,帮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并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并最终成就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
但是,罗斯福也把一道难题留给了后来的继任者,那就是如何维护政府的信用与承诺。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教授就看到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所面临的困境,在他撰写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特里芬说道,当美元与黄金挂钩,在历史上被选做国际货币的时候,就注定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
果然,七十年代的美国,由于受越南战争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指数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以黄金作为基础、奉行固定汇率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力求扩大政府支出的各国政治家所无法容忍的束缚。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晚间黄金时段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出人意料地宣布美国将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不再向任何国家兑换黄金。这意味着由多国政府在1944年共同签署的货币协定,被美国政府单方面撕毁了。
第三集
<EMBED height=45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750 src=http://share.vrs.sohu.com/719642/v.swf&autoplay=false&xuid= wmode="transparent" invokeurls="false" allowScriptAccess="never" allowNetworking="internal">
第四集 左右为难
卡哈马卡是位于秘鲁西北部的一座古城。在距今600多年以前,这里是古印加帝国的境内的一座城市。公元1532年,一次会面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命运,甚至改变了印加帝国的命运。
会面的一方是刚刚即位不久的印加帝国的君主阿达瓦尔帕。在过去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他和之前的十四位君主一直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而另一方则是来自他们从未听说的国度西班牙的一群不速之客,领导者叫佛朗西斯科•皮萨罗。
这是皮萨罗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陆。这个目不识丁的冒险家,不惜顶着暴风和巨浪,横跨大西洋到新大陆来探险的原因,就是为了寻找黄金。
当时,皮萨罗的手下只有区区180人。而与他会面的阿达瓦尔帕却带来了7000印加武士,他们驻扎的营地遍布整个山谷,如漫天的繁星一般。双方的强弱对比不言而喻。然而最终这场会面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皮萨罗用计生擒阿达瓦尔帕。
皮萨罗将俘虏的阿达瓦尔帕囚禁在一个叫作“拯救屋”的房间内。求生的欲望让阿达瓦尔帕不得不用敌人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来拯救自己。阿达瓦尔帕最终承诺,他愿意拿出足以装满这一整间牢房的黄金来换取自己的自由。
西班牙人最终从印加帝国得到了将近4.5吨的黄金。可是这么多黄金依然没能换回国王阿达瓦尔帕的性命。最终皮萨罗还是背信弃义下达了处决命令。阿达瓦尔帕也就成为古印加帝国最后一任君主。
人类历史的前行,仿佛永远是在用血腥与悲情做注脚。黄金面前,从来不乏人类的悲剧。与阿达瓦尔帕命运相似的,还有300多年后的一个名叫苏特尔的人。他是一位来自瑞士的移民。 伴随着当时席卷美国的“西进”大潮,他和成百上万的移民一同涌入到这个陌生而又充满机会的国度。和其他的移民一样,吃苦耐劳的品格,让苏特尔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建起了大片的农庄、酒窖、商店和磨坊。
就在这个时候,他在自己的土地上发现了黄金。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从此以后,成千上万怀揣发财梦想的淘金者涌向了加利福尼亚。尽管途中伴随着干渴、病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潮水般的人们向着梦想中的“黄金国”疯狂的前进脚步。
1850年,苏特尔向法院控告17221个在他的农场里掘金的淘金者,宣称整个“黄金国”地下埋藏的黄金和已经挖掘出来的黄金都里所应当地归他所有。为了打赢这场官司,他搭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学习法律。
这场诉讼历时5年,最终以苏特尔胜诉而宣告结束。判决的消息传开,首先是那一万七千多名被告,他们马上就群情激愤,他们揭竿而起,苏特尔的三个儿子都在暴乱中丧生。
苏特尔在穷困和惊吓中度过了人生最后的25年。1880年夏天,在美国国会大厦的阶梯上,横卧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在他的怀里揣着一份要求索赔财产的申辩书,和一枚金戒指,戒指上面镌刻着一行字“1848年1月第一个发现黄金的人”。他就是苏特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挂念着讨回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黄金的悲剧,甚至发生在人们众所周知的英雄身上。1965年2月4日,戴高乐发表声明,倡议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重新回归金本位制。因为当时,迅速崛起的欧洲和日本与美国之间频繁产生贸易摩擦,贸易战打响了,“美元危机”由此产生,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金融界要求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戴高乐清楚地认识到:一旦美元和黄金脱钩,纸币就会变成一张没有实际价值的纸。而且如果美国没有节制地印发钞票,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恶果不堪设想?
为此,戴高乐频繁出访,会见各国政要,呼吁恢复金本位。然而,这一次戴高乐却失望了。他呼唤的金本位最终没有回归,而他自己却要离开了。1968年5月,法国爆发“五月风暴”,罢工与骚乱扰乱了整个社会秩序。79岁的戴高乐黯然神伤,宣布辞职,不到两年,他就在抑郁中去世了。而他担心的事情,最终也成为了现实。
从印加帝国的末代君主阿达瓦尔帕,到曾经的美国首富苏特尔,再到二战以后声名显赫的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们都在寻求一种安全:生命的安全、财富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可是他们又无一例外地失去了安全,成为一幕幕悲剧的主角。
第四集
<EMBED height=45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750 src=http://share.vrs.sohu.com/719647/v.swf&autoplay=false&xuid= wmode="transparent" invokeurls="false" allowScriptAccess="never" allowNetworking="internal">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