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王羲之之死
“王右军素轻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军尤不平。蓝田于会稽艰,停山阴治丧。右军代为郡,屡言出吊,连日不果。后诣门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于是彼此嫌隙大构。后蓝田临扬州,右军尚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参军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使人受意,失旨,大为时贤所笑。蓝田密令从事数其郡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为其宜。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上引自《世说新语》
我知道,古书是讲求信用的,只到了唐以后,书才慢慢的不真实起来。至于到了宋词,有好多都是“人造意境”。
这样看来,王羲之真是晚节不保的啊!
古书上说:为人只看后半截。然而,这话到了王羲之这里不是了。
人们都太爱他的书法了,以至于纯想象中,他本人也就是个尽善尽美的人物,不假思索的。
然而可是,,,,,
原来,如同张爱玲,是出名乘早晚节不保的一类人物。
今天又看了古韵中的他儿子的故事。觉得,做人还不如徽之,不必如羲之。
做徽之,
齐嵇阮。
仿羲之,
人笑之。
译文
王右军一向轻视蓝田侯,蓝田晚年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高,王右军更是愤慨不满。蓝田在会稽居丧,住在山阴县办理丧事。王右军接替他出任会稽内史,屡次说要前去吊唁,却一天天拖着不去。后来登门自相通报,主人已经哭了起来,王右军不进去会面就走了,以此来凌辱蓝田。于是双方深结仇怨。后来蓝田出任扬州刺史,王右军还在会稽郡。起初得到这一消息时,右军曾派一名参军到朝廷去,请求把会稽从扬州划分出来,成立越州。结果派去的人领会错了他的意思,深为当代名流所讥笑。蓝田密令从事数说他郡中各种不法行为,因原有仇恨,让他自己采取相宜的处置办法。右军于是称病辞去郡守之职,因愤慨竟至命终 长见识了,问好 做徽之,
齐嵇阮。
仿羲之,
人笑之。
学习 做徽之,
齐嵇阮。
仿羲之,
人笑之。
又多学了知识了! 我一向不看这些,看不懂,不过经这样给解释,我懂了,好好学习!谢谢松石清闲人!! 学习{:soso_e16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