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零钱不用找了
在美国教堂的义卖市场上卖旧书时,我与一名可能要买书的顾客发生了一场争论。他对购买袖珍《奥金•纳什集》颇感兴趣,但是说它要五十美分开价过高,其它的平装书每本才卖五或九美分。
我指出这本书保存状况颇好,纳什是个有趣的诗人。因此这个要价是合理的。他说这是个原则问题,这么高的价格他是没法接受的。最终,我同意以九美分的价格将这本书卖给他。他得意洋洋地拿出一张十美元的票子要付帐。
“零钱不用找了,”他慷慨地说。
法国:太有礼貌
有位法国女士经常光顾一家小古董店,但几乎从不买什么东西。而且,她总是对商品和价格吹毛求疵。对于那位女士的粗暴埋怨,经理和她的销售员总是轻易应付一下就了事,但是有一天她未免做得太过分了。
“为什么在你们店里我从来都没找到过我想要的东西?”那名女士指责说。
女店员脸上带着微笑,沉着地回答道:“也许是因为我们太有礼貌了。”
英国: 采购过早
那天是圣诞节,英国法官在审问犯人时心情也好了起来。“人家控告你什么呀?”他问道。
“采购圣诞节物品过早,”被告答。
“那不算犯法,”法官坦率地回答道,“你购物有多早呢?”
“在商店开门之前,”犯人应道。
意大利: 你是怎么来这儿的?
一个冬天的早晨,一名意大利雇员小心地解释他为什么上班迟到了五十分钟,“室外太滑了,以至于我每向前迈一步,就要向后倒滑两步。”
雇主怀疑地看了看他。“噢,是吗?那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最后,我决定放弃上班,”他说,“开始往家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