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的反思
观察汉武帝、明成祖、和乾隆大帝。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国家一下子在民族之林甚至整个世界强盛一下,然后都不期然走向衰寂。此者为何?难道天道就是这样固定不变吗?和人心有什么联系吗?我不从以往的唯物观,现成的接受现实的角度说这个问题,因为,那样就没味儿了。
从什么呢?从佛法的角度,这是一。二是从我们先贤遗留下的文化角度吧。
我们知道,夏朝很久远,周朝八百年,汉朝四百年------清朝二百六十年。
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现在的时代,奠基人的目标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了,这就是“公心”。而有这样的心地要取得天下,轻而易举。因为:“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逻辑溯源分析。夏天下建国初、汉朝建国初(尤其是第二代君王汉文帝)、明朝建国初,乃至于清朝建国初。首任君主我们所知,都是心怀天下的。而唐朝,由于唐太宗的明睿对周围小国的怀柔,致使这些小国无不归属成为附属国,唐太宗也成就了自己“天可汗”。------我这里所说的就是心地,注意,他们是“公心”。
再看,他们的孙子辈,就是汉武帝、唐玄宗、明成祖、和乾隆大帝,国家虽然强盛一时,然而后期都无不陷入战乱和以后帝国的衰落。汉武帝“内多欲而外示仁爱”(当时的名士汲黯语),乾隆大帝更是明显---自称“十全老人”。大家不妨看看,这时国家的最高领导者的心地已经从“公心”向个人“私心”转移。
而,按佛法的理论。净空老法师说过:为公,既是为众生,即使是错的也是对的;为私,就是为自己个人,即使是对的也是错的。也就是说,宇宙的法则是赏“公心”而罚“私心”。
所以,佛法的教法都是叫人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这是符合宇宙规律法则的。
所以,我们自己做什么事情,反省回头看看:自己是公心还是私心。
公心则明,私心则暗。无论是智慧、心地、和命运都是如此的。而且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都是这样。公心---走向强盛;私心---走向衰败。
公心---走向强盛;私心---走向衰败。
同感! 回复 三笑 的帖子
谢谢三笑回复 欣赏楼主美贴! 回复 风儿轻轻 的帖子
谢谢风儿轻轻的回复 来欣赏一下什么反思。 回复 大鹏 的帖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