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文
<span id="articlecontent" class="wenzhang_con" onmouseup="NewHighlight(event)" style="width: 740px"><div style="BACKGROUND-COLOR: #ccffcc;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COLOR: #008000; FONT-SIZE: 12pt">
<p>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br>【注释】<br>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o:p></o:p></p>
<p>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br>【注释】<br>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o:p></o:p></p>
<p>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br>【注释】<br>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o:p></o:p></p>
<p>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br>【注释】<br>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br>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br>【注释】<br>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o:p></o:p></p>
<p>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br>【注释】<br>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性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o:p></o:p></p>
<p>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br>【注释】<br>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o:p></o:p></p>
<p>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br>【注释】<br>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o:p></o:p></p>
<p>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br>【注释】<br>有子说:“信接近于义,诺言可以履行。庄重接近于礼,能够远离侮辱。依靠关系密切的人,也就靠得住了。”<o:p></o:p></p>
<p>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br>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br>【注释】<br>自禽向子贡问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它的政事。是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给予的呢?”<br>子贡说:“老师是凭着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五者得到的。咱们老师获闻各国政事,与别人都不同吧?”<o:p></o:p></p>
<p><br>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br>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br>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br>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br>【注释】<br>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奢,这怎么样?<br>孔子说:已经不错了。但比不上贫穷却能乐道,富有却能好礼。<br>子贡说:《诗经》上讲“就象加工象牙、玉石一样,要不停切磋、琢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吗?<br>空子说:赐呀,可以开始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发生过的事,你能断知将要发生的事了(能举一反三了)。<o:p></o:p></p>
<p>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br>【注释】<br>孔子说:“他父亲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不改变他父亲的行为原则,就可称作孝子了。”<o:p></o:p></p>
<p>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图饱足,起居不追求安逸,行事敏捷而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称是好学了。”<o:p></o:p></p>
<p>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br>【注释】<br>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br><br>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保守;主张“忠”和“信”两种道德;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错了就不怕改正。”<br><br>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r>【注释】<br>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象北极星,处在一定的位置,其它星辰都围绕着它。”<o:p></o:p></p>
<p>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br>【注释】<br>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o:p></o:p></p>
<p>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r>【注释】<br>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么?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共事,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自己却不抱怨气恼,不也是君子所为么?”<o:p></o:p></p>
<p>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r>【注释】<br>孔子说:用政治手段来治理,用刑罚来整顿,民众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德”来治理,用“礼”来整顿,民众就会既有廉耻之心,又会人心所向。<o:p></o:p></p>
<p><br>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br>【注释】<br>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社会,四十岁不再(被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老天给自己的命运,六十岁能泰然面对所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又不越过应遵守的规矩。”<o:p></o:p></p>
<p>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br>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br>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br>【注释】<br>孟懿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br>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请教孝道,我回答不要违背礼节。”<br>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时,依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后,依照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o:p></o:p></p>
<p>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br>【注释】<br>孟武伯请教孝道,孔子说:“要使父母只担心儿女的疾病(不必为其它方面的事担忧)。” <br><br>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br>【注释】<br>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道,只看作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犬马也有人养活。(对父母)没有敬爱,与犬马有什么区别呢?”<o:p></o:p></p>
<p>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br>【注释】<br>子夏请教孝道,孔子说:“孝道难就难在儿子在父母面前总能保持和颜悦色。遇到事情,由年轻人效劳,遇到好吃的好喝的,让年长的享用,仅仅这样就可以认为尽到孝道了么?”<o:p></o:p></p>
<p>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r>【注释】<br>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够有新的发现和感知,就可以做老师了。<o:p></o:p></p>
<p>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以道义团结人。 <o:p></o:p></p>
<p>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br>【注释】<br>孔子说:“看他做的是什么,观察他用什么途径做,考察他这样做的动机。那么,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o:p></o:p></p>
<p>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br>【注释】<br>子贡问如何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实行了你要说的话,再把话说出来。”<o:p></o:p></p>
<p>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r>【注释】<br>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停步不前。<o:p></o:p></p>
<p>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br>【注释】<br>孔子说:钻攻不端正的(思想或行为),这会有害的。<o:p></o:p></p>
<p>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r>【注释】<br>孔子说:由!(我)教诲给你(如何)对待知与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o:p></o:p></p>
<p>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br>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br>【注释】<br>鲁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会拥护?”<br>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拥护;把邪恶的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拥护。”<o:p></o:p></p>
<p>子曰:君子不器。<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不象器物。<o:p></o:p></p>
<p>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br>【注释】<br>孔子说:“我给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出反问,象个愚钝的人。下去后观察他私下的言论,却也能进行发挥,其实颜回并不愚钝。”<o:p></o:p></p>
<p>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br>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br>【注释】<br>季康子问:“让人民敬重、忠诚并勤勉办事,该怎样做?”<br>孔子说:“以严肃的态度面对,他们就会敬重;敬老爱幼,他们就会忠诚;提拔正直善良的人,教育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就会勤勉办事。”<o:p></o:p></p>
<p>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br>【注释】<br>子张向孔子讨教求取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保留而不臆断,谨慎谈论其它的,就能减少过失;多看,有怀疑的地方保留而不臆断谨慎实行其它的,就能减少懊悔。言语少过失,行为少懊悔,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br> <br>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br>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br>【注释】<br>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何不从政?”<br>孔子说:《尚书》讲“孝就要真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用这种修养影响执政大臣。”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政呢?<o:p></o:p></p>
<p>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音“泥”),小车无□(音“月”),其何以行之哉?<br>【注释】<br>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行得通!就象大车缺少ni(大车辕端与横木相接的关键)、小车缺少yue(小车车杠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关键),这车怎么走呢?”<o:p></o:p></p>
<p>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br>【注释】<br>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的鬼,却去祭他,这是献媚。见到应当挺身而出的事却不去做,这是无勇。<o:p></o:p></p>
<p>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br>【注释】<br>孔子谈起季孙氏,说道:季孙氏在自家庙庭中使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列舞队,如果连这个都能忍受,那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o:p></o:p></p>
<p>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br>【注释】<br>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祖时(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助祭的是诸侯,主祭的天子静穆庄严』,这样的诗句怎能用在三家的庙堂上呢?” <o:p></o:p></p>
<p>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br>【注释】<br>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仁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做人却没有仁心,会怎样对待音乐呢?<o:p></o:p></p>
<p>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br>【注释】<br>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大!一般的礼仪,与其过分铺张,宁可俭朴;对于丧礼,与其过分操办,宁可哀戚。”<o:p></o:p></p>
<p>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br>【注释】<br>孔子说:“偏远落后的异族国家虽有君主,还比不上中原国家没有君主”<o:p></o:p></p>
<p>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如果有所争,必定是比射箭了。双方作揖相让才登堂,射完箭一起饮酒。这样的竞争是君子之争。<o:p></o:p></p>
<p>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br>子曰:绘事后素。<br>曰:礼后乎?<br>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br>【注释】<br>子夏问:“漂亮的面孔笑起来真美呀,美丽的眼睛转起来真迷人呀,本色才是最绚丽的呀!”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br>孔子说:绘画之事在本色之后。<br>子夏说:礼乐也在仁义忠信之后么?<br>孔子说:能启发我的人是你。现在能够和你讨论诗经了。<o:p></o:p></p>
<p>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br>【注释】<br>孔子说:夏朝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朝以后的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朝以后的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是杞宋二国典籍和贤人不够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典籍和贤人,我就可以证明了。<o:p></o:p></p>
<p>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br>【注释】<br>祭祀祖先的时候,好象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灵,好象神灵真的在那里。孔子说:我若不亲自参加祭祀,祭了就如不祭一般。<o:p></o:p></p>
<p>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br>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br>【注释】<br>王孙贾问道:“与其讨好奥,不如讨好灶。这话什么意思?”<br>孔子说:“这话不对。如果得罪于上天,到哪里祷告都没有用。”<o:p></o:p></p>
<p>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br>【注释】<br>孔子说:周朝的礼乐制度借鉴夏、商两代,是何等美盛啊!我推崇周朝的。<o:p></o:p></p>
<p>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br>子闻之,曰:是礼也。<br>【注释】<br>孔子进入鲁国大庙,每件事都要发问。有人说:“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呢?到太庙后每件事都要问。”<br>孔子听到这话,说道:“这正是礼。”<o:p></o:p></p>
<p>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br>【注释】<br>孔子说:比箭法不必一定要穿破箭靶,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等。自古就是这个道理。<o:p></o:p></p>
<p>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br>【注释】<br>子贡想要免去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爱惜那个礼。<o:p></o:p></p>
<p>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br>【注释】<br>孔子说:遵照礼节服侍君主,别人却以为是谄媚。 <br><br>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br>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r>【注释】<br>鲁定公问:“君主差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该怎样做呢?”<br>孔子说:“君主依照礼节差使臣子,臣子忠诚服侍君主。”<o:p></o:p></p>
<p>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r>【注释】<br>孔子说:《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o:p></o:p></p>
<p>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br>【注释】<br>鲁哀公向宰我询问社(主用哪种木材),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让百姓恐惧战栗。”<br>孔子听了说:“已做成了的就不再解释,既成事实的就不再劝说,已过去的事就不再责怪。”<o:p></o:p></p>
<p>子曰:“管仲之器小哉。”<br>或曰:“管仲俭乎?”<br>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br>“然则管仲知礼乎?”<br>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r>【注释】<br>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很小呀!”<br>有人说:“管仲的生活不是很简朴么?”<br>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室,手下管事的人从不做其它的事,这哪里是俭朴呢?”<br>“那么管仲知礼么?”<br>孔子说:“国君宫殿门前立了一个塞门,管仲家也立了一个;国君设宴招待外国君主,在堂上两槛之间设有放置酒杯的土台,管仲家也有这种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o:p></o:p></p>
<p>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br>【注释】<br>孔子向鲁国太师讲述音乐,说:“音乐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时精神一振,接着和谐,明晰,绎绎不绝,就完成了。”<o:p></o:p></p>
<p>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br>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r>【注释】<br>仪地的边防官求见,说:“来到这里的君子,我不曾有没和他见面的。”孔子的随从请求孔子接见了他。他出来后对随从说:“各位何必忧虑没有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要让夫子做木铎(来教化天下)呢!”<o:p></o:p></p>
<p>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br>【注释】<br>孔子评论韶乐:“美极了,也善极了。”评论武乐:“美极了,但善还不够。”<o:p></o:p></p>
<p>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br>【注释】<br>孔子说:“居于上位却不宽厚,做礼却不恭敬,遇到丧事却不悲戚,我怎么看得过眼呢?”<br> <br>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br>【注释】<br>孔子说:“人以安居于仁德为美。如果不居于仁德,怎能算聪明呢?”<o:p></o:p></p>
<p>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br>【注释】<br>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够长期处在贫穷中,也不能够长期处在安乐中。仁者实行仁德以安身立命,智者实行仁德以谋取大利。” <br> <br>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br>【注释】<br>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合理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o:p></o:p></p>
<p>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br>【注释】<br>孔子说:“立志于仁,就不会有恶行了”<br> <br>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br>【注释】<br>孔子说:发财和做官,这是人人渴望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会接受。贫穷和卑贱,这是人人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方法去解决它,君子不会逃避。君子如果抛弃了仁,不可能成就声名。君子不会有哪怕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即便仓促匆忙时也必定如此,即便颠沛流离之时也必定如此。 <br> <br>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br>【注释】<br>孔子说:我不曾见到真正喜爱仁的人和真正厌恶不仁的人。真正喜爱仁的人,没有什么能让他超过对仁的喜爱;真正厌恶不仁的人,他对待仁,能不让不仁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真正花一天时间把力量用在仁上么?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人,或许有这样的人,但我从未见过。<o:p></o:p></p>
<p>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br>【注释】<br>孔子说:人的过错,各归其类。考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br> <br>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br>【注释】<br>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是值得的。 <br><br>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既无所敌对,也无所羡慕,哪个正义就和哪个在一起。<o:p></o:p></p>
<p>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安于道德,小人安于乡土;君子安于法制,小人安于恩惠。<o:p></o:p></p>
<p>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br>【注释】<br>孔子说:事事依照个人利害关系行事,容易招致怨恨。<o:p></o:p></p>
<p>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br>【注释】<br>孔子说:能够以礼让精神治理国家么?这样还有什么难办的呢?如果不能以礼让精神来治理国家,又怎样来对待礼呢?<o:p></o:p></p>
<p>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br>【注释】<br>孔子说:不必担心没有职位,只担心没有任职的能力;不担心没人了解自己,只希望自己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所知道。<o:p></o:p></p>
<p>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br>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br>【注释】<br>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br>孔子出去后,(别的)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先生的学说,就是忠和恕罢了。”<br><br>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br><br>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r>【注释】<br>孔子说:见到贤人,应该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应该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样的毛病。)<br><br>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br>【注释】<br>孔子说:侍奉父母(若见到父母有过失),应婉言劝止,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接受,应该照样恭敬,不冒犯父母,(心中即便)忧劳也不怨恨。<br><br>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r>【注释】<br>孔子说:父母健在时,不作远行,(如果一定要)远行,也应有目标明确的去处。<o:p></o:p></p>
<p>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br>【注释】<br>孔子说:如果三年不改变其父亲的行为原则,就可以算是孝了。<br><br>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br>【注释】<br>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父母寿高而高兴,另一方面又因此而有所忧虑。<br> <br>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br>【注释】<br>孔子说:古时候人们不轻易发表意见,他们以行动赶不上言语为耻。 <br><br>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br>【注释】<br>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的事,很少见。<br><br>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讲话要谨慎,做事要勤敏。<br><br>子曰:德不孤,必有邻。<br>【注释】<br>孔子说:有德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同类的人去亲近他。<o:p></o:p></p>
<p>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br>【注释】<br>子游说:“侍奉君主过于密切,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密切,就会被疏远。”<br><br>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br>【注释】<br>孔子提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坐过牢,但不是他的罪过。”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o:p></o:p></p>
<p>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br>【注释】<br>孔子提到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他不会不被任用;国家政治黑暗,他可免于刑罚。”便做主把侄女嫁给了他。<o:p></o:p></p>
<p>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br>【注释】<br>孔子提到宓子贱,说:“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君子,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得到这样的品德呢?”<o:p></o:p></p>
<p>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br>【注释】<br>子贡问到:“我这人怎样?”孔子说:“你好比一件器皿。” 子贡问:“什么器皿?” 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 <br><br>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br>【注释】<br>有人说:“冉雍这个人,虽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做什么用呢?强嘴利舌地与人争辩,常常被别人讨厌。冉雍未必称得上仁,但用口才做什么用呢?”<o:p></o:p></p>
<p>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br>【注释】<br>孔子叫漆雕去做官,他回答说:“对这个我还没有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o:p></o:p></p>
<p>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br>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br>【注释】<br>孔子说:“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将坐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的精神超过了我,但我们没地方弄到做筏的木材。”<o:p></o:p></p>
<p>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br>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br>「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br>「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br>【注释】<br>孟武伯问子路是否算得上仁。孔子说:“不知道。” <br>孟武伯又问,孔子说:“由啊,一个具备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负责兵役等军政工作,至于他是否有仁德,我不知道。”<br>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求啊,一个千户人家的私邑,一个具备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是否有仁德,我不知道。”<br>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 孔子说:“赤啊,穿着礼服,立于朝廷之上,可以让他应对宾客。至于他是否有仁德,我不知道。”<o:p></o:p></p>
<p><br>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br>【注释】<br>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强?” 子贡回答:“我呀,怎么敢和颜回比?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确实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o:p></o:p></p>
<p><br>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br>【注释】<br>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一般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他还指责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我对别人,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别人,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宰予这人使我改变了自己的态度。”<br><br>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br>【注释】<br>孔子说:“我没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是。”孔子说:“申枨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o:p></o:p></p>
<p>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br>【注释】<br>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凌驾于我,我也不想凌驾于别人。”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能做得到的。”<o:p></o:p></p>
<p>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br>【注释】<br>子贡说:“老师在文献方面的学问,我们可以听到。老师关于人性与天道的论述,我们无法听到。”<o:p></o:p></p>
<p>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br>【注释】<br>子路听到好的东西,未能去实行,生怕又听到好的东西。<o:p></o:p></p>
<p>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br>【注释】<br>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热爱学习,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这就是用『文』作为谥号的理由。”<o:p></o:p></p>
<p>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br>【注释】<br>孔子提到子产,说:“他有四种合乎君子之道的品行:为人处世谦恭,侍奉国君恭敬,教养百姓恩惠,差遣子民仁义。”<o:p></o:p></p>
<p>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br>【注释】<br>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别人交往,别人与他交往越久,就越尊敬他。”<o:p></o:p></p>
<p>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br>【注释】<br>孔子说:“臧文仲为大蔡盖了一间屋,屋的斗拱做成只有天子庙饰才能用的山的形状,屋梁上的短柱画着只有天子庙饰才能有的水草图案。他的聪明究竟怎样呢?”<o:p></o:p></p>
<p>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br>「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之;焉得仁?」<br>【注释】<br>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不显露喜色;三次被罢官,不显露愠色。(每次交职)一定要将自己这任的政令全部告知新来的令尹。这人怎样?”<br>孔子说:“可以算得上忠了。”<br>子张又问:“能算仁么?”<br>孔子说:“不清楚。从哪里能看出仁呢?”<br>子张又说:“崔子杀了齐国国君,陈文子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别国,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与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这国。到了另一国,他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与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这国。这个人怎样?”<br>孔子说:“很清白。”<br>子张又问:“能算仁了么?”<br>孔子说:“不清楚。从哪里能看出仁呢?”<o:p></o:p></p>
<p>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br>【注释】<br>孔子说:“甯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显得很聪明;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就装做愚钝。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的装作愚钝,别人无法赶上。”<o:p></o:p></p>
<p>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br>【注释】<br>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边的学生志向远大而无所约束,文采斐然。我都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o:p></o:p></p>
<p>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br>【注释】<br>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挂过去的仇隙,所以也很少有人对他怨恨。” <br> <br>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腌焉,乞诸邻而与之。」<br>【注释】<br>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耿直?有人向他要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邻居家转讨来给那人。”<br><br>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br>【注释】<br>孔子说:“满口是讨人欢喜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欢喜的伪善颜色,处处必恭必敬,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中藏着怨恨,表面却与人要好,这种做派,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o:p></o:p></p>
<p>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br>【注释】<br>季文子遇事要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行了。”<o:p></o:p></p>
<p>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r>【注释】<br>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两旁。<br>孔子说:“你们何不谈谈个人的志向呢?”<br>子路说:“希望做到把我的车马衣服与朋友们共用,即便被用坏了也没关系。”<br>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br>子路又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br>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者让他安逸,对朋友予以信任,对年轻人予以关怀。”<o:p></o:p></p>
<p>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br>【注释】<br>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象我一样忠实而讲信用的人,只是比不上我爱好学问罢了。”<o:p></o:p></p>
<p>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br>【注释】<br>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首脑。”仲弓向孔子问起子桑伯子。孔子说:“他行事简要不烦琐。” 仲弓说:“心存严肃恭敬,而行事简单,以此原则治理百姓,不也行了么?心存简单,而行事也简单,这不太简单了么?” 孔子说:“雍的话是对的。”<o:p></o:p></p>
<p>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br>【注释】<br>鲁哀公问孔子:“拟的学生中谁爱好学问?”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人好学,他不迁怒于别人,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他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说有这样爱好学问的人了。”<o:p></o:p></p>
<p>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br>【注释】<br>子华出使到齐国,冉有代为他母亲请求小米。孔子说:“给他一釜。”冉有请求增加,孔子说:“再给他一釜。”冉有给了他五秉。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驾御着骏马,身穿裘袍。我听说过,君子帮助别人应当雪中送炭,不该锦上添花。”<o:p></o:p></p>
<p>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br>【注释】<br>原思出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有多的就给你的乡亲们吧。”<o:p></o:p></p>
<p>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br>【注释】<br>孔子提到仲弓,说:“耕牛之子长着红色的毛,两角又圆正,即使不想用它做祭牛,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么?” <br><br>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br>【注释】<br>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内心可以长期保持仁德。其他的人则只是偶然想一下罢了。”<o:p></o:p></p>
<p>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br>【注释】<br>季康子问:“仲由这人可以任用他管理政事么?”孔子说:“仲由为人果断,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br>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人可以任用他管理政事么?”孔子说:“端木赐为人通达,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br>季康子又问:“冉求这人可以任用他管理政事么?”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o:p></o:p></p>
<p>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br>【注释】<br>季氏叫闵子骞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人说:“好好替我辞掉吧,如果再来找我的话,那我肯定跑到汶水的北边去。”<o:p></o:p></p>
<p>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br>【注释】<br>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中抓住他的手说:“不应得这种病,这真是命呀!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种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种病!”<o:p></o:p></p>
<p>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br>【注释】<br>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看到自己的过错而又能在心中责备自己的人!”<o:p></o:p></p>
<p>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br>【注释】<br>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之士!吃一小筐干饭,喝一飘白水,身居小巷,别人无法忍受这种清苦生活,颜回却不改变他自己的快乐。颜回真是贤德之士!”<o:p></o:p></p>
<p>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br>【注释】<br>冉求:“不是我不喜欢您的主张,是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实行。”孔子说:“假若真是力量不足,应该是走到半路而废止,现在你却是自己停滞不前。”<br><br>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br>【注释】<br>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o:p></o:p></p>
<p>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br>【注释】<br>子游担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发现人才了么?” 子游说:“有一个叫做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不穿小道,若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o:p></o:p></p>
<p>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br>【注释】<br>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他(在军队溃败时)走在最后,将要进城门,便鞭打着自己的坐骑说:不是我敢走在最后,是这马不快跑。” <br><br>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br>【注释】<br>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雅,就显得粗鄙;文雅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雅和谐,这才成为君子”<o:p></o:p></p>
<p>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br>【注释】<br>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那样的口才,却有宋朝那样的美貌,在今日社会恐怕难以避免祸患。”<o:p></o:p></p>
<p>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br>【注释】<br>孔子说:“人活着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活着,不过是暂时侥幸免于祸患罢了”<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r>【注释】<br>孔子说:“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br>【注释】<br>樊迟问什么是“知”,孔子说:尽心尽力使百姓“义”,尊敬鬼神但远离它们,可以算“知”。<br>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德之士先付出劳苦,然后获得成功,可以算“仁”。<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br>【注释】<br>孔子说:智者乐于水,仁者乐于山。智者喜欢动,仁者喜欢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br><br>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br>【注释】<br>孔子说:齐国(的政治、文化)一经变革,就可达到鲁国的状况;鲁国(的政治、文化)一经变革,就可达到“道”的水平。 <br> <br>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br>【注释】<br>孔子说:觚不象觚,这是觚么!这是觚么!<br><br>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br>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br>【注释】<br>宰我问孔子:“有仁德的人,就是告诉他『井里有仁者』,他会不会跟着入井呢?”<br>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让他离去,却不能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能愚弄他。” <br><br>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br>【注释】<br>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br>【注释】<br>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处事之道,是最及至的了!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br>【注释】<br>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比较高深的道理和事情。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比较高深的道理和事情。”<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br>【注释】<br>子贡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广泛给予人们好处,帮助大家度过难关,这人怎样?可以说是“仁”了么?」<br>孔子说:「岂止是仁!那一定已经达到圣贤的境界了!即便是尧舜也难以做到!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能从身边的事例做起,就可以说是在朝着仁的方向了。」<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br>【注释】<br>孔子说:“只阐述而不作为,推崇古代的文化---我私下里将自己比作老彭。”<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r>【注释】<br>孔子说:“默默地认知辨别,学习从不满足,教导他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br>【注释】<br>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讲求学问,听到道义不追随,有了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是我忧虑的。” <br><br>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br>【注释】<br>孔子退朝闲居时,看上去很舒展的样子,很和乐的样子。<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br>【注释】<br>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严重啊!我已经很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br>【注释】<br>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托,以六艺为学习的范围。”<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br>【注释】<br>孔子说:“只要带些薄礼自己来求见的,我从未不对他给予教诲。”<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br>【注释】<br>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交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其它三角的,我就不再教他了。”<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br>【注释】<br>孔子会见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不对的地方,请天厌弃我!请天厌弃我!”(当孔子被学生误解自己喜欢冶艳的女人南子时,老夫子也会急得跳脚,对天发誓说:“如果是那样,让天劈了我!”) <br> <br>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br>【注释】<br>孔子在遭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未吃饱过。<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于是日哭,则不歌。<br>【注释】<br>孔子在这一天哭过,就不再唱歌。<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br>【注释】<br>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就干起来;不用我,就隐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子路说:“那么,您率领三军打仗,找谁共事呢?”孔子说:“那种赤手和老虎搏斗,赤足横涉黄河,即使死了也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临事知道恐惧谨慎,善于谋划并能做出决定的人。” <br> <br>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br>【注释】<br>孔子说:“财富假如可以求取的话,即便是市场上的把门人,我也愿意干。假如不可求取,还是干我所喜欢的吧。” <br> <br>子之所慎:齐,战,疾。<br>【注释】<br>孔子小心谨慎的事有三样:斋戒、战争、生病。<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br>【注释】<br>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过了好几个月还尝不出肉味。他说:“想不到音乐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br> <br>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br>【注释】<br>冉有问到:“老师会赞成卫君吧?”子贡说:“好吧,我去问问他。”<br>子贡走进孔子的房间,问到:“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是古时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相互让位出逃后,)内心会有怨悔么?”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并且得到了仁,又有什么怨悔呢?”子贡出来后,对冉有说:“老师不赞成卫君。”<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br>【注释】<br>孔子说:“吃粗饭,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种生活中也有快乐。行不义之事而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好比天上的浮云。”<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br>【注释】<br>孔子说:“多让我活几年,从50岁开始研习《周易》,便可以做到没有大的过失了。”<br><br>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br>【注释】<br>孔子使用雅言的情况是:“读《诗》、《书》,行礼,都使用雅言。”<br><br>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br>【注释】<br>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情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奋用功时会忘了吃饭;快乐的时候会忘记忧愁,连自己将要衰老都不知道了,如此罢了。”<br><br>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br>【注释】<br>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许多事理的人,而是热爱古代文化,喜欢勤敏探求的人。”<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不语怪,力,乱,神。<br>【注释】<br>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鬼神。<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r>【注释】<br>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肯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那些好的方面去学习,那些不好的方面去改进。”<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br>【注释】<br>孔子说:“上天在我身上生就了品德,桓魋(tui,二声)能把我怎么样呢?”<br>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br>【注释】<br>孔子说:学生们认为我有所隐瞒么?我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我没有什么行为不对学生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以四教:文,行,忠,信。<br>【注释】<br>孔子从四个方面进行教诲:文献、行为、忠诚、信义。 <br>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br>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br>【注释】<br>孔子说:“圣人,我是无法看见了。能够看到可称为君子的人,就算不错了。” 孔子说:“善人,我是无法看见了。能够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就不错了。那种没有却装作富有,空虚却装作充足,穷困却装作宽裕的人,是很难保持一定操守的。”<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br>【注释】<br>孔子不用系满钓钩的长绳钓鱼;不射已经归巢的宿鸟。<br>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br>【注释】<br>孔子说:有那么一种自己不了解却擅自造作的人,我没有这种事。多听,选择好的部分接受;多看,把它们记在心里,这也接近于“生而知之”了。<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br>【注释】<br>互乡这地方的人不好交谈,那里的一个童子被孔子接见了,学生们感到疑惑。孔子说:“应当赞成他的进步,而不赞成他的退步。人家洁身自好以求进步,应当赞成他的洁身自好,不应总盯着他的过去。” <br>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br>【注释】<br>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么?我想要仁,仁就来了。<o:p></o:p></p>
<p style="FONT-SIZE: 12pt">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br>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br>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br>【注释】<br>陈司败问孔子说:“鲁昭公懂得礼么?”孔子说:“懂得礼”<br>孔子出去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揖请他过来,说:“我听说君子没有偏袒,难道孔子这个君子也会偏袒么?昭公从吴国娶了位夫人,吴和鲁是同姓国家,便改称她为吴孟子。昭公如果懂得礼,谁不懂礼呢?”<br>巫马期将这话转告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如果有错误,别人一定会指出来。” <br>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br>【注释】<br>孔子与别人唱歌,认为他唱得好,就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他一起唱。<br>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br>【注释】<br>孔子说:“在文献知识方面,大概我和别人差不多。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br>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br>【注释】<br>孔子说:“至于说圣与仁,我怎么敢当?只不过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那倒可以说已经做到这样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学生所学不到的啊。”<o:p></o:p></p>
</div>
</span>
<table>
<tr>
<td>
</td>
</tr>
</table>
附论语全文:
《论语》全文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伥。”子曰:“伥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是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乡党第十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谵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枧,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浠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齐,必有明衣。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入太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闵子伺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缌缌、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宪问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遽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铿铿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辞,达而已矣。”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伺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刖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刖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孢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焉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鼓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娲。
子张第十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尧曰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哇塞,这是谁?这么厉害!
以前看过一个,没这么多。
晕菜了! 没见过吧。 这么长呀,现在看偶肯定要瞌睡的。
晚上来好好学习一下。
看到许多许多的子曰,怎么没看到勇曰,哈哈;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