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ngg0666 发表于 2009-8-16 11:12

反思映雪孤星现象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BR>   映雪孤星的作品婉约凄美、缠绵悱恻,尤其是她的古体诗,能在几分钟之内应时应景信手拈来。而遣词、造句、步韵之快、之美、之准少有人能及。你能胜其快,不能胜其美,你能胜其美,不能胜其准。即便你能及其快、美、准,却难得出自她那么年轻的手。出自一位二十多岁,只读过初中文化的手。那份天生的才气,不能不令人赞叹!<BR><BR>   然而,最近关于映雪孤星的死活问题网络里沸沸扬扬,人们由起初的吃惊、不解、怜惜,到怀疑,甚至不屑。本来人的死与活应该是无可争议的事,何况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人。我想不论她死了也罢活着也好,这都不能不说是一种反常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这是由映雪孤星的不合常态引起的。<BR><BR>    我想凡不止一次读过映雪文章的人,不论是深爱的还是不屑的,都会在自己的心田间、脑海中留下一朵花,一朵凄美的、阴柔的、病态十足的花。<BR>   <BR>   映雪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争议本来不是件坏事。一个人,一部作品 ,没有争议没有多面性、复杂性是片面的,是不完全的,最起码是没有鲜活个性的。然而这个争议不是来自于文章的好坏,而是来自于文章的载体——在常人看来本来是隐情却成了她文章的载体。诉诉隐情也无妨,可惜映雪只把自己囚禁在并不宽阔的心田里,对着虚拟的风花雪月,对着自己一手营造出来的感情的海市蜃楼 ,抚弄营养不良缺乏血色而苍白的心思,期期艾艾、自哀自怜地弹奏着一曲曲千篇一律的心音。而唯独不肯接受一缕阳光的照射。<BR><BR>   无疑映雪的生命是缺乏钙质的。映雪的心态是畸形的。 <BR><BR>    尽管我与映雪天各一方,年龄与性格以及才情殊同,导致了很深的代沟,彼此难以认同。但作为同是爱好文字、借文字抒发感情的人,我因熟悉她的文字,也就熟悉她用文字构建起来的这个“孤星映雪”。至于这个构建体,与现实中的她相去多远,不得而知;至于作为作者的孤星映雪死了还是活着,我也不愿多去探究。但我相信这个构建体确实是死了。我想反思的只是映雪孤星这个文学形象。<BR><BR>   面对一位能够决绝地放弃生命的人,不管她是多么的荒唐与不值,我还是想为她说句公允的话,理性地理解她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来告慰她的灵魂。<BR><BR>    我给映雪孤星定位成不俗的人。但我说的不俗仅仅是个中性词,不值得学习效仿,更不值得用生命为代价去证明、去换取。我说的不俗,只是说不同于常态,不合乎常理,非正常逻辑能解释的。但毫无疑问,她是个有才情的角色。<BR><BR>   可惜她的才情与心态不成正比例。<BR><BR>   映雪多情善感,如果映雪无才,可以在相对丰裕的物质生活中,做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人,无论感情多丰富,多脆弱都不一定轻易抛了性命。如果,映雪持才又心胸达观,视野宽旷,能从自己的小天地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去大自然的怀抱中,沐春风、迎朝阳、看前程,那么映雪的才气会为她开辟另一番天地。<BR><BR>    有才是件好事,但任何人如果没有宽厚旷达健康的心态作底垫,不能将“才”消化吸纳来提高素养,就不能造福自己,福祉别人。就会持才傲物,孤芳自赏,就会多些感性的冲动,多些唐突、多些不理智的行为而伤及自己。那么才气就成了吞进肚子里的金子一般要了性命。<BR>    <BR>   反思这个文学形象,似乎是一种一方面,不屑与不懂自己的“俗人”交流的自命不凡,一方面又没有找到自己立足之地、不被社会认可的失落与自卑的孤寂。那么网络这种远离现实生活,没有身份地位之分的平台,就成了得心应手、其乐无穷的大海,应该说这是好事,可以让某些人得到某些自信与满足。<BR><BR>   但是网络又无限地放大了、虚化了某些感性的东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影子,在此基础上,让你自己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虚构你想要的东西。不受约束地宣泄自己的私念,殊不知,网络也终究离不开现实,也需要自爱自重,也需要必要的修为素养。你的一言一行,也一样可以塑造你的人格。<BR><BR>   而缺乏理性的思辨,把虚拟的东西无限地美化、放大了去追求,等到你想真正抓在手里一看究竟时,原来一切都是肥皂泡。谁也无法回避现实的真实,只有逃离虚无虚构。梦碎了,人醒了,死也是必然的,死的是一种心态,重生起另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可能的。<BR>    <BR>    让我们站在感性的的角度欣赏她的才华,让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批评她的她的唐突与脆弱。</FONT><BR>

转载雨林木风 原创区

[ 本帖最后由 wsngg0666 于 2009-8-16 11:27 编辑 ]

逸轩 发表于 2009-11-10 14:53

精彩的转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反思映雪孤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