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的风
发表于 2019-12-16 09:23
本帖最后由 田野的风 于 2019-12-16 09:25 编辑
为了说服你注意平仄,刚又翻了翻一些文章,复制下来,一同学习。
说这些并不是显摆什么知识,你看我也都是从网上复制呢。
以下全是网上复制粘贴过来的,我觉得讲的很好:
诗词,很多人都喜欢写上几笔,博客上、微博上就有不少。然后,真正懂得诗词格律的人却很少,多数人只是字数对了,其他的,如平仄押韵等,一概不对。很多人也不愿看书,或者看了半天也不明所以,觉得书上讲得太复杂。那么,这里是一个以前的讲座,现稍加整理重发,目的在于针对零起点人群,以最简明的方法,教会大家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律。
诗词的格律看似很难,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坚持把这篇文章看完,不出十分钟你就能搞定它,哪怕你以前没有任何基础。
一平仄:从成语开始
什么是平仄?我们都学过汉语拼音,这个貌似小学一年级就学的。
汉语拼音有四声: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那么,粗略地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也就是说,将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为什么说这只是个粗略地划分呢,后面我们会说到,实际上诗词里每个字的平仄,不是按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来划分平仄的,而是按一种特殊的韵书叫平水韵的来划分四声,划分的方法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区别。这个我们可以先不管它,我们现在先按现代的四声来吧。
现在我们先来看成语。曾经在某大学的一次讲座中,要求在场的学生随口说出一个四个字的成语,也就是最先想到哪个成语就说哪个。学生说了很多,比如虎背熊腰、赤胆忠心、一马平川、疾风劲草、井井有条、峰回路转等等。
这些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它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就会发现,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是相反的:虎背(仄)熊腰(平)、赤胆(仄)忠心(平)、一马(仄)平川(平)、疾风(平)劲草(仄)、井井(仄)有条(平)、峰回(平)路转(仄)。
当时学生报上来20多个成语,除了两个不符合这个规律之外,其他的都符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大多数成语符合这么一条规律:二四分明,也就是第二和第四字的平仄是相反的。
我们如果翻开一本成语词典,就会发现,大多数成语符合“二四分明”这一规律,比例有多高我未做过统计,但凭感觉来说,应该有70%到80%,而那天学生报出来的比例要更高些,当时有20多个学生报了成语,只有两个人的不符合这一规律,符合的比例在90%以上。这
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说明汉语存在一种平仄交替的声律。
因为如果不存在这种声律,纯粹按概率的话,这种“二四分明”的现象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比例。
二、说明有这种平仄交替规律的成语更容易被人记忆。
因为如果纯粹按概率的话,学生报出的成语,符合“二四分明”的应该与成语词典里的一致,就是70%到80%,而现在达到了90%以上。说明有这种规律的成语更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容易让大家脱口而出。
我们知道,成语大都产生于唐以前,早至商周时期,这说明,汉语的声律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是人为硬性规定或编造出这么一个东西。这种平仄交替的声律,就如舞步的鼓点,既有规律,又抑扬顿挫的富于变化,能达到悦耳美听的效果。因此说汉语是形与音谐美的文字,汉语格律诗是形、音、意三者一体的完美结晶。
虽然四声和平仄是早已潜伏于汉语中的规律,但直到南朝,周颙、沈约等人才明确提出四声的概念,沈约并把这一概念应用到做诗中,提出了“四声八病”说。
“四声八病说”可以说是近体诗格律的前身。近体诗的格律,是在唐代成熟的。或者换句话说,近体诗(也叫格律诗)是在唐代形成的。我们会听到,格律诗有几个名称:近体诗、今体诗、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这两个名称,是唐朝人命名的,因为格律诗产生于唐朝,相对于更早的古体诗而言,唐朝人就把格律诗叫近体诗,也有叫今体诗的。旧体诗这个名称,是五四运动以后,搞新文化运动的那帮人命名的,因为这时候又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就是白话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新诗”。因为有了“新诗”,所以原来的诗就被称为“旧诗”、“旧体诗”。
二格律诗的格律
我们今天写格律诗,不必再考虑“四声八病”,只要符合格律就行了。下面就来讲讲格律诗的格律。 既然四个字有平仄交替、“二四分明”的规律,那么六个字呢?八个字呢?我们自然会想到,这种规律是不是可以延伸呢?事实上确实是可以延伸的。我们知道,常见的格律诗有两种,一种是五字一句的,四句的叫五绝(五言绝句的简称),八句的叫五律(五言律诗的简称);一种是七字一句的,四句的叫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八句的叫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那么,有没有六字一句的,或八字的一句的,或更多字。一句的格律诗呢?理论上是可以有的,但极少见。六字一句的前人作品有少量,八字一句的则几乎没有,或者只见于某些游戏诗中。我们先来看一首著名的五绝
(以下略)
绿地水池
发表于 2019-12-16 17:32
田野的风 发表于 2019-12-15 23:54
来,先读读《红楼梦》吧。
第四十八回:
《红楼梦》里不管是谁的主张,那是曹学芹的观点,姑且听之。学写诗看《红楼梦》,那是笑话。我倒是很希望能劳驾你去看看绿地水池的《关于古风新体诗的阐述》,那里有我写古风新体诗的立场、观点、方法;而桑士达的文章,则是我创作古风新体诗的理论基础。在这方面你若能提出一些批评建议,我想我会虚心接受并加以考虑。
绿地水池
发表于 2019-12-16 18:08
田野的风 发表于 2019-12-16 00:04
真要喜欢诗,就逼着自己学学平仄吧。再就是丰富词汇量。词汇丰富了,格律真不算个事。
不然,再这样写 ...
你若认真地看了绿地水池的《关于古风新体诗的阐述》及附文,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建议可以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玩笑。
黔中一叟
发表于 2019-12-16 18:24
仔细看了你二人的来往回复,一个耐心劝导,一个执着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只是希望互相探讨交流,求同存异,不要伤了和气才好。
田野的风
发表于 2019-12-16 18:36
唉,那就不说了。
田野的风
发表于 2019-12-16 18:42
黔中一叟 发表于 2019-12-16 18:24
仔细看了你二人的来往回复,一个耐心劝导,一个执着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只是希望互相探讨交流,求同存异, ...
没事,闲聊完了,不会伤和气啦。
黔中一叟
发表于 2019-12-16 18:45
田野的风 发表于 2019-12-15 23:59
他叫我批评的
他这个人万分的执着,我劝你就此打住吧,争论下去只会伤了和气。
黔中一叟
发表于 2019-12-16 20:18
田野的风 发表于 2019-12-16 18:42
没事,闲聊完了,不会伤和气啦。
那就好,其实你的这些文字对很多爱好古典诗词的朋友也是很好的启迪,谢谢你!
绿地水池
发表于 2019-12-17 13:13
田野的风 发表于 2019-12-16 00:04
真要喜欢诗,就逼着自己学学平仄吧。再就是丰富词汇量。词汇丰富了,格律真不算个事。
不然,再这样写 ...
真是不好意思,我邀请你却忘了给你地址。绿地水池的《关于古风新体诗的阐述》在中画网【古典诗词】版块子版【赏学诗苑】能找到。对于这个帖子,我是真诚地希望能听到各种不同声音。
绿地水池
发表于 2019-12-17 13:56
田野的风仁兄,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偏偏我平时在家是滴酒不沾,酒席上也是应酬而已。既然仁兄愿与在下闲聊,我是求之不得。就《古风(新体)。苏州行》,有几个事实,想特别给仁兄交待一下:1,在苏州业主论坛有一个子论坛《风云水舍》;2,苏州有东山、西山,都是旅游景点;3,正如你所批评的,我是古诗看得太少,说出来也不怕丢人,我至今都没有鉴赏过刘禹锡的任何一首诗词;4,我一直怀念《风云水舍》的朋友,这一点,黔中一叟老朋友很清楚。我写诗,就是《风云水舍》一位版主交待给我的任务,我的行动,一定让她很失望。